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母校(一)-----小学

(2022-04-19 17:38: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在那一边---历史回顾
2013-10-12 我的母校(一)-----小学
    小学,我的母校是石驸马大街第二小学,现在是实验二小的西校区,这里只有一年级的十五个班,文革时石驸马大街也改名新文化街。我上小学时,一至六年级可都是在这儿渡过的。

  我们的校址是明朝一位姓石的驸马府,后来是清朝的克勤郡王府的正院部分,东边原是花园,被日本人毁了,但还有一些假山,巨石。那儿不归我们学校,某单位在那盖宿舍了。

  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规格很高,只要看它的大门便知道了。它是三座宽大红门(五间十二板),每扇门上有四十五个铜钉,前出檐后出厦,前十二柱后也是双排十二柱,但厦比檐宽。后院的内门有高台阶,所以后院比前院高,东西配房都很高大,有走廊,红漆木柱,雕花门窗。再就是后罩房,坐北朝南,没走廊但很宽敞,中间雕花隔扇打开就是个大礼堂。前院还有东西部跨院,要比前院低一个台阶。

  那时门前的廊柱被砌到墙里了,形成两个小屋成了传达室和收发室。只留下中间一个大门,当时门上还有一排排的铜钉,大跃进时撬掉支援大炼钢铁了,还有房脊上的龙头原是有铜制龙须的,也拔了大炼钢铁去了。近年整修后,把三个大门都露出来了,但没安铜钉。那时门里的广厦也砌上了墙又接出去两间,成了我们三,四年级的教室。操场东面的楼成了老师宿舍,西面的楼已没有了,正殿也没了,据说也是让日本人炮轰毁掉的。所以空地成了操场,在操场东面和西面各盖了两间教室,是我们五六年级。现在拆了,重修了东楼,盖了西楼。

   当年前院的东跨院保存完好,是老师办公室,西跨院也还保存下一部分,是校长办公室。

   进内门,保存完好的后院的东西厢房是一二年级。

   西厢房后还有一个院,可通前院的西跨院,府邸的旁门也在这院。它应该是仆人进出和运东西的门。当时是老师的食堂,我们就是在这儿大炼钢铁的。(见前面的《我印象里的大跃进》)就因为挖地建“炒铁”的灶才发现院里有地道,不知什么时候的。

   后罩房及后院是幼儿园。

   门前的大影壁没有变,石狮子曾因影响交通被挪走,现在补上的两座要比原来的小许多。

                大门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40/197/1441/93751500.jp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0/b35bfb6c102a40d7b5d18aa5d23c5954.jpg
   
          从后厦拍东楼(东面玻璃房是不该有的,门洞就应该是空的,现在他们当传达室用,我那时三四年级的教室就是这个门洞里)

https://img2.baidu.com/it/u=95623000,418925321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333

    中门,开大会时,它就是主席台

 

 

https://img0.baidu.com/it/u=3476143976,3013639700&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68&h=500

 中院西厢房(我一二年级的教室)
https://img0.baidu.com/it/u=2897698464,2473805101&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69&h=500
原来的幼儿园(进后院的过厅)

中院正房
https://img0.baidu.com/it/u=174909456,3002135369&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40&h=422
中院东配院
过道
后院正房、东房

中院(二门)的背面
http://h.bytravel.cn/www/15/head/14827.gif
(因为此文被hx重新录入后,原照片因为电脑坏了换了新的,也没有留存下来,只好下载了几张,其他找不到对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