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山寨版绿色食品

昨天,《辽沈晚报》用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某商贩长期以来将普通蔬菜装入印着“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的包装箱内,送往政府机关的大食堂。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将普通蔬菜充做绿色蔬菜销售?当事人说:不为什么,就是因为纸箱上印着“绿色食品”好看。
我朋友小波评价:“能把你气死!”
这类被抓住披露出来的事件也不止数起了,那么没有曝光仍在继续的还有多少呢?
伴随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在食物品种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种有害物质对食物的污染机会,如残留农药、工业废水、生活垃圾、非法使用的有毒有害添加剂等。由于食品卫生问题而引起的疾病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应该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的观念,学习和掌握保证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和措施,提高人们对食源性健康危害的防范意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1)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由农业部发布,属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在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所制定的。
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AA级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2)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对人体健康、环境影响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的产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生产技术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二者卫生指标差异很大,绿色食品产品卫生指标明显严于无公害食品产品卫生指标。以黄瓜为例: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1项,绿色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8项;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2
mg/kg,绿色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1
mg/kg。另外,绿色食品蔬菜还规定了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无公害蔬菜没有。绿色食品有包装通用准则,无公害食品没有。
由此可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准都是国家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必需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没有达到标准而在包装物上注明为“绿色食品”或者“无公害食品”,是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真的不懂还是伪的不懂,都不要把与人们大众健康乃至生命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儿戏,否则,一旦以“无公害”的名义酿成公害,可就不好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