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搞些哭穷比赛 多做些扎实调查

(2013-10-17 00:44:01)
标签:

杂谈

少搞些哭穷比赛 多做些扎实调查
   文/龙敏飞

    为认定贫困生资格,沈阳大学某学院让贫困学生当众演讲并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学院老师表示此做法是为了保证公正公平,但有贫困学生质疑:“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10月16日《沈阳晚报》)

    要想申请助学金,必先参与“哭穷比赛”,这样的方式的确很奇葩。这给人的逻辑是,会“哭穷”的学生有助学金拿,只要你会“哭穷”,无论你家是开宝马的还是开奔驰的,照样可以申请助学金。如果你不会哭穷,哪怕你家真的一贫如洗,那也只能说“不好意思”了——助学金与你无缘。当申请助学金沦为“哭穷比赛”,其正义性几乎完全消弭了。

    此外,当“哭穷比赛”诞生,无论是谁申请到助学金,都让大学生的自尊碎了一地。另外,此举还有侵害学生隐私权的嫌疑,毕竟,一个学生的家境如何,理应是个秘密,除非他自己主动炫富或炫穷,不然他人是没有权利要求其公开自身家境的。遗憾的是,一个助学金的申请,就超越了这样的界限,你说这不是对大学生的伤害是什么?

    此前,云南西南林学院计科系也有类似的“哭穷比赛”,也是因为申请助学金引起,而在各地的高校里,情况几乎大同小异。在“哭穷”上,不少高校的情况其实是一致的,区别则在于有没有被媒体曝光。我上大学那会儿,助学金的名额也是大家投票决定的,只是申请的人不需要哭穷,但也需要简短地做个介绍。换言之,在“哭穷”一事上,有的只是程度的差别,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至于有些大学的助学金,直接变身为“奖学金”了,只给学习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免谈。无论是何种情况,都是助学金的一种“变异”,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

    还有多少学校还在搞“哭穷比赛”?这样的情况必须有真实地了解,继而方可对症下药。必须承认,眼下这种“哭穷比赛”获取奖学金的模式,不只显得简单粗暴,更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堕落。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那就必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类似“哭穷比赛”一般的举措,其实就是随意践踏学生的自尊,还是“不搞为妙”。

    事实上,让学生进行“哭穷比赛”还不如多做些调查,对申请助学金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摸底,以便真实地了解贫困生的真实状况,同时做好保密工作,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唯有如此,助学金才不至于“变异”。毕竟,助学金就是为了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这样的本质不该有任何的改变,不然就偏离了助学金的正义初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