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减少PM2.5:戒烟宣言不如防污宣言
“我戒烟已经半年了……把烟戒掉,把运动拾起来,让健康代替烟酒,让幸福与你相随。”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严卫如是说。 7月9日,沧州市运河区召开大会,该区多名“烟民干部”通过会场大屏幕公开承诺戒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大气染污综合防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7月10日《燕赵都市报》)
官员集体宣示,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为了更清新的空气、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要“集体戒烟”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这被网友阐释为“戒烟宣言”,也瞬间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可否认,这背后的确有善意初衷,那就是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为了减少PM2.5污染,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更何况,河北还是污染大省,十大重度污染城市,河北占了七个,虽然沧州并未在列,但环境污染从来都没有地域限制,未雨绸缪在任何时刻都是必须的。
不过,沧州官员的“戒烟宣言”,还是引发极大质疑,网友纷纷称其为“作秀”。有人称这是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般诠释,确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不足以诠释当下这起事件的复杂成因。戒烟宣言引发质疑,除却塔西佗陷阱之外,也有这般做法的确“不够谨慎与严密”。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戒烟宣言”根本就没有抓住PM2.5污染的重点与核心,戒烟对PM2.5污染而言,不过是花边叙事,并非“主力军”。
污染的“主力军”永远是一些不合格的生产企业,有他们为环境污染做出的“巨大贡献”,才有城市的PM2.5污染。自然,这背后还有与之形影不离的畸形价值观——以GDP论英雄,GDP上去了,官员就是好官员;GDP上不去,再牛逼的官员也不是好官员。当政绩考核方式如此,当价值观如斯,导致一些创造GDP的企业可以有排污的通行证,那环境被污染便自有其发生的逻辑。只是,当环境被污染,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没有人能幸免。
对这样的现状进行纠正,是新型的发展思路,各地也有不少努力,河北沧州的“戒烟宣言”,显然也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只是,凡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还要找准方向、找对思路,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就当下而言,河北沧州为减少PM2.5污染,思路对了,但“戒烟宣言”的积极价值,大抵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当政府方面做出的努力没有抓住核心问题、没有分清主次之别,其再大的努力、再有震慑力的宣言,也无法真正减少PM2.5污染。
于减少PM2.5而言,“戒烟宣言”远远不如“防污宣言”——“污染不仅有害健康,也妨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污是我们的一种承诺,也是对自己职责的一种考验,坚决把污染防住,我承诺,一定能防住,防不住污染就是守不住我的乌纱帽。(仿戒烟宣言)”同时,还应对必要的考核方式进行改变,唯有考核方式与思维意识“齐头并进”,防污才可能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