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徒具观赏价值
(2011-06-20 09:05:07)
标签:
杂谈 |
“公务自行车”徒具观赏价值
文/龙敏飞
日前,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按照规定,公务自行车发生损坏或丢失,由所在单位负责维修或赔偿,相关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禁止公车私用。(6月19日《新京报》)
公车改革,是当前必须进展的方向,也是民意期待的进程。每年三公消费不少,又不公开,而公车消费便是“三座大山”之一,民众对这早有愤怒,那进行相关改革,减少公车支出,自在情理之中。眼下,山东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这成为“公车改革”的内容,但在当前的环境下,这样的举措徒具观赏价值。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样的自行车,会有几个人去骑?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固有认识下,我们总认为,豪车名宅才足够体面,于是,不少官员即便贪污腐败,也要向豪车名宅靠近。而如今,不少单位的公车,层次也不断提高,甚至爆出不少地方公车配宝马的新闻。这样的背景下,免费发送自行车,在绕不过的面子问题上,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地去骑车呢?
而另一方面,这样的“自行车改”并没有触动相关的利益改革。这里的规定,只说了自行车的相关费用和处理情况,并没有说公车支出就此减少,任何没有说的事情假如我们去期待,最终得到的结局只有一个:我们是一厢情愿。自主招生如此,北大校长推荐制亦如此。因而,对这“公务自行车”而言,人家没说要减少公车支出,我们还是不要妄加推测地好,如若不然,最大的失落者又是我们。所以,没有触动利益改革的“公务自行车”不是车改的救星,它并不能承载公车改革之重。
当然,这么说,也并不意味着“公务自行车”就毫无用处,这要发挥作用,最先应去掉面子问题,其实应以这减少公车支出,这才能达到压缩公车支出的目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循序渐进,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故而,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官员的面子问题。我们必须强调的一个常识是,官员骑自行车并不是掉价的事情,而是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的,比如说,美国西雅图市长麦盖恩,他有“自行车市长”的美誉,而他最初的竞选口号也就是“麦克爱骑车”。在国外,这样爱自行车的官员不少,而这也正是我们观念最需改变的地方。至于压缩公车支出,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依然是财政的公开透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