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群发公司繁荣折射出“隐私危机”

标签:
杂谈 |
短信群发公司繁荣折射出“隐私危机”
与市民和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麻木”相比,短信群发公司对此却异常敏感。据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活跃的短信群发公司数以千计,每家公司每天短信发送量以百万计,而且能够很准确地到达“需求的用户身上”。至于短信内容是否涉及诈骗,“有运营商把关”是他们一致的说辞。(据9月16日《广州日报》)
“在互联网上,我们一起裸奔”,真是一语成谶,如今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成立。你想想,你的手机号码、电话、年龄、职业甚至每月电话费消费都出于“半曝光状态”,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令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么?
可是,到底是谁把我们的隐私卖给了他们呢?是通信公司还是我们所在的企业?抑或是他们之中潜藏着电脑黑客,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各大保密系统,获取第一资料和信息?这些不得而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隐私被泄密了,我们的隐私权遭到无情的破坏。谁应该为公众付出的代价买单,谁才是罪魁祸首?这些,笔者想,运营商是逃脱不了关系的,个人资料是给了你的,花费多少等也是你们的“内部资料”,何时成了短信群发公司“内部资料”,难不成真的如运营商开的“分公司”,“自己”发垃圾短信,这个谁管?遭遇到恐怕不仅仅是制度和管理的空白!
而公众,则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遭遇“隐私危机”。实事求是地,对于短信群发公司,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叫停他们——侵害隐私权、行骗者的帮凶等。甚至,在记者和公司负责人的对话中,记者采用“诱敌深入”的计谋,而公司负责人居然能够很“明白”,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推知,公司负责人为了获取利益,已经不止一次干出有违道德有违法律的事情了,不仅做得更加隐秘,而且是“知法犯法”,完全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如此继续下去,也只能放大其无良行径,于社会制造更大的危害!
换个角度来想,既然短信群发公司能够获取我们的“隐私”,那么其他一些类似的公司或者企业呢?是否也对我们的信息了如指掌?不敢说全部,但是最起码是存在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隐私危机”的时代。而这危机的来临,一方面固然是人们对于隐私的维护意识尚且不够,但是另一方面,则是赤裸裸的金钱与利益的纠葛。而后者,无疑是毁灭性的,前者,只要相关制度和法律文件能够落实到位,压根就不是问题!
我们在“裸奔”,相关部门决不能不问不闻,浅处讲,我们的正常生活饱受垃圾短信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处讲,我们遭遇前所未有的“隐私危机”,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可能成为完全的“透明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国家相关部门此时还不出手,更待何时?
文章发于9月17日《河南商报》,截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