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治公车私用能否“一贴就灵”?

(2009-09-17 13:46:39)
标签:

杂谈

整治公车私用能否“一贴就灵”?

河北省保定市纪委五日透露,十月底前,该市六千辆公务车将全部带“标”上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据96日《中国新闻网》)

整治“公车私用”,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论调,可似乎一直都未得到改善,不断地挑战着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纳税人的血汗钱,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可是有那么一些人,却利用手中的钱权之手——将其当成自己手中的“法宝”。公款旅游、公款出国等早已成“潜规则”,而公车私用甚至有沦为“显规则”之趋势,看看我们周边,或许启发不少。

如今,河北省从“公车私用”下手,为近五千辆公车贴上“标签”,似乎想趁机“一贴就灵”,以达到让社会监督继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理论上是可能的,而实际上,恐怕未必能够如人愿。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地知道公车私用的背后,是权力之手的无处不在,更是权力交织网的“官官相庇”。试想,如果仅仅贴个标签,而没有去惩治的决心,要刹住公车私用之风谈何容易?

同时,也并非笔者而已推测,这次“带标上路”,既然是“标签”,那么是不是可以带也可以随时不带呢?还是公用时带,方便社会各界给其“让路”,而私用时又不带呢?如此,岂不是权力骄横的“加强版”?故而,当务之急便是明确公车必须随时携带“标签”,不能沦为过场,走走形式!

其实,“一贴就灵”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在于与之相关措施和政策是否无缝对接。譬如问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公众监督的公平公正制度等。毕竟,整治公车私用并不是任何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诚然,如果没有“整治”的决心,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白搭”,不过是“掩耳盗铃”不同版本而已。

现实生活中,“一贴就灵”的例子也不少,简单的如“粘蝇纸”“粘鼠板”等,抽象点有教师给学生贴好坏学生的标签,尽职尽责的医生给晕车者贴的晕车药等等。这些之所以能够“一举成功”,其最大的原因在于使用者的“决心”——一定要将苍蝇老鼠置之死地;或在于其深渊的利益相关——好的声誉可以让老师或者医生有口皆碑,日后路途定能“钱”程似锦!反观治理“公交私用”,缺“决心”而已,因“利益”而起!

故而,整治“公车私用”能否“一贴就灵”,不在于社会监督有多深多广,而在于更上一层的利益相关者能否走出“利益”的束缚向理智“进军”。换言之,便是问责制度有多“硬”,公交私用便有多“软”!推而广之,腐败亦然!


  文章发于9月17日《中国县域经济报》,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xyshjj.cn/bz/xyjj/sb/200909/3581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