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奥巴马新政中的健康信息化计划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2009-07-15 23:15:48)
标签:

新医改

信息化

健康

财经

分类: 医改天下大势

新医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新医改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八个配套支撑体系之一,信息化建设也是此次医改的一个重点工作,《意见》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无独有偶,美国也正在对医疗卫生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并将信息化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柱。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后就承诺实施健康信息化计划,即在五年内,通过标准化和电子化全民的健康信息系统,彻底改革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实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标。这是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潮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政。美国政府的这一计划对我国医改有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国家健康信息化计划是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重大战略。

从短期来看,一方面,它是刺激经济的重要策略,可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哈佛大学、兰德公司等研究机构认为美国这一计划在5年间至少需要投入750到1000亿美元,用于健康信息系统开发、硬件设施建设以及人员培训,创造21.2万个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它也是医疗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医院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直接让老百姓受益。由于生命无价、信息不对称等医疗领域的特殊性质,过度医疗、重复医疗等浪费现象在美国很严重,也是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美国的医疗浪费占其医疗支出的比重达到35%,这些问题在我国同样很突出。

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沉重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健康信息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各国普遍面临的医疗卫生费用快速上涨问题的关键手段。美国是主要由企业承担医疗保险的典型,由于医疗保险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不堪重负,波音、通用等公司在此次金融危机前就因此濒于破产。而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3倍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因此有学者认为,只有实现健康信息化,控制医疗费用,才能提升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增加美国长期的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预计这一健康信息化计划将为美国每年节省2000到300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和美国每年高达2万亿美元的医疗费用相比,这1000亿的投入非常值得。另一方面,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健康信息化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为预防疾病、合理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二,信息化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构筑未来新型发展模式,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信息技术作为这个时代最深刻、最广泛的生产力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不能解决信息披露的问题,计划者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得以解决,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方面优势成为可能。在信息网络里,计划手段和市场机制在信息空间有机融合,竞争和协作、效率和公平在信息空间和谐共存。

信息化在这方面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90年代以来美国退伍军人医院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退伍军人医疗系统从饱受诟病的医疗系统一跃成为美国绩效最好、成本收益最高的医疗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信息系统实现了该系统内一千多家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使得监管者和患者能够方便地进行评价和监管。作为公立医院,退伍军人医疗系统各项效率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医院。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的改革,是近来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改革的一个亮点,英国等国家都在这方面向其学习。而奥巴马将推行的这一健康信息化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响应这一发展趋势。

 

我国当前正处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时刻,健康信息化建设可以作为刺激经济和推动医改的重要策略。因此,建议加快落实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目标任务,把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系统作为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大工程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实施全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工程和国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以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公立医院为龙头建立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统一公立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享,并适时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医院之间建立合理的沟通。

(二)成立专门组织,集中动员科研力量,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当前许多医院依靠企业甚至外资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造成小规模重复开发,而且不利于保护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建议参照举办“中国银联”的经验,推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

(三)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各级政府和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避免片面重视硬件投入,相关行政部门要主动使用信息系统加强管理,举办专项培训,树立“信息技术不仅是书写手段,更是管理手段”的意识。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克服以下两个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一致、互联互通互享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我国信息化从80年代就开始起步,目前各部门的信息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是很多部门、地区都相对独立地建设信息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标准、内容都不统一,既浪费了开发成本,又制约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例,很多医院都独自开发了临床管理信息系统,但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之间信息采集的标准不同,也不互联互通。而且,当前许多医院依靠企业甚至外资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利于保护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美国的这一健康信息化计划将有很大一部分投入是用于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偏重技术和硬件。信息化不仅仅是标准化和电子化,更是管理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开发普遍存在重技术(硬件),轻管理(软件)的倾向,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例,由于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为主导开发,因此,在医院的实际管理应用和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问题。美国这一健康信息化计划中最大的投入将用于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和医务人员的培训。

 

(本文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第116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