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的一些想法

分类: 自言自语 |

尘埃落定,前半生的辛勤就是白干了,人生因此而改写。当然之前可能也享受过,甚至超前享受,但还是不那么划算,没有可持续性。
行情已经是大变化,要那么多身外之物干啥呢,都是些聪明人,却不懂得起码的常识。大数据的时代,不合规定的资产财产有时是拖累,都是带有标签,无法不认领。没有听大领导的话及时收手收敛,万一有事了,一经授权查询,所有的科目都被一目了然。到时候就要说明来源,究竟是家人养猪所得还是做手工赚的钱,要解释清楚,很不自在。而且量变质变,太多了就更难自圆其说,弄不好还会连累了老同事老朋友,让很多人忐忑不安。
所以如果非拿不可,还是象征性就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表示一下。以此说明大家都食人间烟火,多少还是有点人情味,并非铁板一块。
或者干脆铁板一块,坚决不领情,另类就另类,任人评说。
不过这种想法可能像范仲淹同志说的那样:矣,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样持之以恒的抓现行和秋后算账,渐渐去库存,惩前毖后,估计到了00后这一代的公职人员就真的不想图侥幸了。能够进来的都是读书人,有文化,有思想,懂权衡。文化人适当保持那么一点点的清高其实还是有必要,而吃拿卡要终究谈不上高雅。
道路千万条,各人各人选,各人各人行,觉得舒服就好。
不过对于汕北大道,却是无法选,必须行。
曾经跟交通的同手,好好一条快速路,干嘛设红绿灯呢,非常缺陷,而且越来越显现。
同事有很多解释,千条万条,感觉都是很牵强,不应该成为理由。
在四川成都城区开车,要经过很多下行道,各走各路,畅通无阻,没有半个红绿灯。在广西南宁,主道、辅道一层层剥离,也没有一处红绿灯,效率非常高。
甚至在澄海东里明德村与国道324的交界处,也是下行道,各行其是,互不相干。那是多年以前的事,当时就能够想到、能够那样设计,到现在却是一筹莫展,非要搞出个最差劲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