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怎么教?》畅销日本的理由
(2010-12-06 21:59:14)
标签:
育儿中山宋体独生子怎么教?黑体教育 |
分类: 商务活动 |
作者:多湖辉
第一章
“独生子好可怜”根本是无稽之谈
独生子的代表人物——大雄
一般认为独生子比较优秀
多生子女独享的好处
为什么“独生子女比较聪明”
独生子比较不像长子
现在每个孩子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就孩子而言,“孤独的时间”也是非常珍贵的
一定要有竞争心理吗
独生子很容易变成“旁观者”
就独生子而言,沙坑里的其他小孩是怪物
独生子很多是“大器晚成”
第二章
养育孩子,也是父母的再教育
利益要从小培养
孩子的品格和人格都是父母造成的
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
儿子要上大学了——父亲的“独立宣言”
爸爸,请陪孩子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
别开车了,试着走路吧
贵族小学的入学甄选竟然是“集体游戏”
先生们!请好好夸赞在家带孩子的太太吧
现代育儿所欠缺的——时间·空间·朋友
让附近的邻居熟悉孩子的脸
了解孩子感到“不好意识”的心情
责骂孩子前,请制造一个不让孩子有犯错机会的环境
厉声制止前,父母可以努力的事
孩子也有骄傲和自尊心
“紧紧的拥抱”是妈妈享有的特权
千万不要拿其他的孩子跟他做比较
最让孩子感到悲哀的是父母亲并不了解自己
与其频频高喊“小心”还不如牵孩子的手走路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分离的必要
看《无法松的一生》了解父亲的角色
别让孩子成为“录影机孩子”——请不要光拍摄自己的孩子
孩子会说些无伤大雅的谎
独生子的行为模式会像妈妈
最了解孩子的依然是男性亲属
教育独生子成为绅士
乖巧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经常动怒的妈妈,就是因为太照顾孩子了
被自然环境打得落花流水的现代孩子
父母亲不要拿孩子的朋友做比较
不是想有就有——培养孩子忍耐的功夫
培养独生子的“金钱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什么父母亲也要懂得“投资”自己
向孩子宣布老后的照料问题
以“如果父母都走了”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教养孩子
第四章
父亲的背影
怎样安慰伤心的独生子
对妻子好,显示“男人温柔的一面”
露营是训练男孩子英勇精神的好机会
非常时刻显示父亲的非常价值
父亲的喜怒哀乐
爸爸,请精神饱满的跟孩子打招呼
向孩子推介自己觉得有趣的书
当孩子做出令人困扰的事情时,该怎么办?
只发生过一次的“吵架”
最危险的事就让爸爸来做吧!
让孩子从媒体报道了解这个世界
第五章
婴儿时的反抗——成长的讯息
上幼稚园后的孩子很爱讲道理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会热衷于某些事物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朋友比父母重要
上了高中孩子变得沉默是很自然的事
青春期里重要的“好叔叔”
多湖輝
1926年生。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研究所畢業,主修心理學,為日本知名教育心理學家。現為千葉大學名譽教授、多湖輝研究所所長、「心的東京革命」推進協議會會長。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同時也勤於著作,著述等身,多以孩子的教導及學習、頭腦開發、中老年問題為主題,多本著作曾榮登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其中「頭腦體操」系列書籍狂銷至今。並活躍於電視、廣播、演講等領域。著有《獨生女怎麼教》、《獨生子怎麼教》、《用說的教出優秀孩子》、《圖解正面教養法》、《教出競爭力--45個關鍵教養魔法》(以上世茂出版)、《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方智)、《這一次你能看懂別人的心》(小知堂)、《怎樣啟發孩子》(台視文化)、《快速用功術》(成陽)等百餘本書。
序 試著問問週遭獨生子的媽媽、爸爸:「養孩子快樂嗎?」 最近的爸媽,特別是媽媽,似乎對教育孩子感到很困擾。雖然很努力地教育孩子,卻得不到回報。每每想到自己的心血彷彿要付諸流水,有些媽媽就非常焦慮,表情也很黯淡。 面對這樣徬惶的媽媽,首先我要很確定地告訴憂心忡忡的媽媽:「養育孩子是件快樂的事!」但前提是-─「要隨性地養育孩子」。而這份輕鬆隨性,正是養育孩子必要的基本精神。 「但是父母該做的事很多啊!因為要讓孩子更幸福呀!」抱持這樣看法的父母總是這樣抗議。 可是值得商榷的是,父母親可以為孩子做的事根本沒有那麼多。這個要給,那個不能少,父母親的心被滿滿的渴望給填塞住,孩子真的是神經質地在領受父母親窮追不捨的愛。 「唯有當父母親感覺幸福,孩子才會同樣變得幸福。」「唯有開朗的父母親,孩子才能同樣地過開朗的日子。」難道這不是親子關係中的最基本? 父母親究竟能不能給孩子額外的幸福,是孩子自身的問題。 養育孩子,基本上到孩子羽翼豐厚、可以離巢為止,通常只有十五、六年。最最奢侈的,頂多二十年。這之後,孩子要靠自己的手,出外打拼天下。能夠享受育兒樂趣的,僅僅這一段期間。 接著要面對孩子的漸漸遠離。請記住這句話:「如果愛孩子,就讓他流浪旅行去。」 如果你不愛自己的孩子,就沒必要放手讓他流浪旅行去。你大可以把孩子拴在家裡,給他糖屋似的甜美生活。真的愛孩子,請也讓孩子嚐一嚐像鹽一般的苦澀滋味。 放手讓孩子出外流浪,孩子才能重新看到自己,瞭解世事,才能在世間的驚濤駭浪裡尋求成長。父母能做的是,讓孩子知道怎樣才能在驚濤駭浪的人生中安身立命,怎樣忍耐並渡過難關。而這些技能,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 讓孩子成為一個可以感同身受的孩子;讓孩子瞭解別人跟自己一樣都是珍貴的存在。 如果沒有這樣的體認,孩子無法交到真正的朋友。如果你懷疑別人,朋友自然會離你遠去。這是活在這世界上非常基本的認知,請務必告訴孩子這些道理。 此外,該如何在世間的驚濤駭浪中安身立命呢?我想許多基本的禮儀是必要的;例如:懂得和人好好地打招呼、打扮得體、遣詞用字正確合宜、用餐時細嚼慢嚥、別狼吞虎飲、搭乘電車時不要做出引人側目的事。做個禮儀的高手、就是生活贏家,這都是平日父母可以教導孩子的。 像我舉出的這些規範,都靠孩子自己來施行。父母親能幫孩子的不多。只要父母傳達孩子這些應當注意的事,父母就已盡了百分之九十該做的事。 活潑而開朗、成為博得週遭好感的孩子,父母跟孩子都會因此感覺到幸福。生性有點膽怯,面對重要比賽時沒有用盡全力的孩子,也比老是泰然自若地欺負別人的孩子要來得更好。 本書的兩個重點是: ☆父母親在育兒的過程中,可以做的事不多。 ☆如何切實地做好這「少數的事」,是父母的職責。 父母可以一邊遠遠地看望著獨生子,一邊思索哪些是該做的。育兒的快樂程度,要看父母的想法。懂得訣竅,妙趣橫生。 養兒育女的過程應是不辛苦、不憂愁的。而是打從心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