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死”是日本人最愿欣赏的悲剧文学
(2010-12-08 02:48:50)
标签:
德兵卫通道明朝曾根崎情死小年维特的烦恼教育 |
分类: 商务活动 |
近松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是《曾根崎情死》,写于1703年,从此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最后的电影版本,以木偶代替真人演员,出品于最近的1981年。这场戏环绕着卑微的店员德兵卫和出身同样寒微的妓女阿初。他们彼此相爱,所以,他拒绝与他叔父为他选择的女孩结婚。
但也因此他必须退还这个女孩的嫁妆。本性善良的店员愚蠢的把钱借给典型的恶人九平次。当德兵卫要求还钱,九平次的手下把他痛揍一顿,而后他逃走,躲在阿初的和服下面。后来恶人九平次到阿初的妓院,想在她身上找乐子。当在讨论她的价钱之时,躲在门廊下的德兵卫抓住阿初的一只脚,把它拉过他的喉咙。她知道了这个可怕的信号,就在大家都去睡觉的时候,这一对恋人带着剃刀逃进曾根崎的森林。刀子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于是单纯的店员与妓女的平凡事件,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悲剧。在三味线哀愁的音符的伴奏下,他们顺着从舞台的右边角落伸向观众的通道退场。当激情而悲伤的受害者绝望的拥抱在一起,剧院的捧场人喊出演员的名字,在舞台另一侧的歌手唱出他们忧郁的告别曲:
别了!这世界和这黑夜,永别了!我们走的路,通向死亡,通向不知该如何比拟之处。通向往坟墓之路旁边的森林随着我们向前踏出的每一步伐而消失:梦中的梦想是多么的悲哀!
接着是个残酷的场面,他在自杀之前先将爱人砍死。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场戏最好是在木偶戏院观赏,因为原本就是为木偶剧而编写的。全身黑色的木偶师熟练的操作着木偶,正好让人联想其在社会中无望的个人。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权力主张和自主性,只会导致大灾祸。大多数的近松式的主角,柔弱的男人并非一无是处,因为不是那些神气活现的坚强男人,而是他们,真正深深的表现出,在命运手中人类是多么的无能为力。无足轻重的店员德兵卫,因爱而改变,即便他的情人只是个妓女,这种案例在江户戏剧里和实际生活中无疑的都经常出现。唯一能够证明纯粹之爱的方法,就是借着最大的牺牲而完成。死亡,是人们追随自己的爱所需付出的代价,而不光只是玩玩而已。
自我毁灭的男女主角,他们也像是一个封闭社会的安全阀。他们为个人的感受和意志,表达了最后的立场,而且尽可能的符合美学和仪式进行自我毁灭,这么一来,他们保证社会次序最终还是会被修复。
《曾根崎情死》因为是第一场浪漫的自杀戏剧,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个效果可以比诸歌德的《小年维特的烦恼》:浪漫的自杀变成一种流行,当然是成双成对,从不会只是一人。当权者强烈的禁止。这部戏剧赞美个人感情,尤其是爱,这点对于大众道德是不好的,而且毕竟自杀是武士阶级的特权,自然不准许普通的商人和妓女轻率的沉迷其中。1736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舞台上演出爱情场面。
为彼此而死是种最高的结合,如果不在这一世,那么至少在来世也可以,这种想法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日本德 文化当中:流行歌曲颂扬它,电影把它改编成通俗剧,年轻女孩心醉神迷于浪漫的作者和他们的爱人一起跳入河中这种构想。
在最近的一部电影,永远受苦的情色影星谷直美,扮演了以为乡下艺妓,和她疯狂、残忍的情人一起逃亡。为了不愿意承挡他被捕而导致两人必须永远分开的风险,他们决定一起自杀。最后我们看到他上吊自杀,手中还提着她的脑袋。当照相机深情的在她残缺不全的死体上移动时,背景中响起他们恐怖的声音,仿佛直接来自地狱深处:
现在,你永远是我的!是的,我是你的,只属于你的!终于我们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