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是想毁灭中国

(2011-03-09 11:06:11)
标签:

秦始皇

中国

宋体

中华民族博物馆

人才

杂谈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是想毁灭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他们读完大学不回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新华网39日消息)。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因为担心客卿中存在奸细,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因此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而指出“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秦始皇看到后,立即废除了逐客令。事实上,秦始皇之所以被说服,是因为李斯所讲句句都是实情,秦国正是由于广纳秦国内外的贤才,最终才变得强大起来。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年秦始皇不采取李斯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的话,或许中国的历史都得改写。

 

笔者引来上述的内容,虽然与农村孩子上大学看似不相关,但却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富强起来,必须重视人才。而人才分布在五湖四海、全国各地,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人尽其才发挥自己的特长,国家才会真正富强起来。否则,以地域或身份去禁锢他们,一来会扼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二来便难以使人才得到合理使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是在毁灭中国一点都不为过。

 

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很重要的,中国要发展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或其它教育去培养人才,让人才健康成长。而人才的培养是因才施教的,是不以特定地域为限的,也就是说人才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并不是农村的孩子就一定是适合农村发展的人才,城市的孩子就是适合城市发展的人才,完全不是如此。农村的孩子中或许正蕴藏着高科技的人才苗子,城市的孩子中也或许蕴藏着适合农村事业发展的人才苗子。所以人才的分布绝不是如某委员那们狭隘的理解。人才的产生是不以地域或其它为限制的,是很灵动的,我们只有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去加以培养,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的人才。如果我们采取这位委员的建议,取消所有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会,而将上大学的机会只让与城市的孩子,那么这不是在扼杀人才的产生吗?我国的农村人口占着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会扼杀多少对全国来说有用的人才呢?这不是在毁灭中国又是在做什么?

 

说农村学生读完大学不回农村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谬论,因为回不回农村完全应该根据他所学的专业和个人喜好来决定,如果硬要学习高科技学习城市建设的学生回到农村去,那才是一个悲剧。另外,我们也不能狭獈地去理解城市与农村,我们要知道农村是全国人民的农村,城市也是全国人民的城市,它并不是某一个圈子的专利。农村学生有权利在城市发展,城市学生也有权利在农村发展。这是法律所赋予的。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人才缺失是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家在农村投入上的历史欠缺。而人才缺失也正是因为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正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历史的欠帐。相信以后随着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城乡差别的日益缩小,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农村的。

 

笔者不晓的王平委员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如果是城里人,那么往上推数代还是不是依然是城里人,很难说。因为现在的城里人大多祖上是农村人。果真如此,他也算是农村孩子不回家乡的受益者了。而且,笔者感到困惑的是,现在不少的政协委员并不在自己的界别内对自己所熟悉的问题提建议和议案,反正偏离自己熟悉的探入陌生的领域,这或许也无可非议,就象王平委员一样,他所关注的农村问题是社会的热点焦点,追逐一下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偏偏却不事实求是,反而是信口开河的胡说一气,倒是令人遗憾的。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3/09/c_12116494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