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何以要对“支教玫瑰”冷漠处之?
(2010-08-03 16:50:29)
标签:
当地政府追悼会武汉大学玫瑰赵小亭贫困地区杂谈 |
情系山区儿童,两度奔赴边远山区支教,武汉大学女大学生赵小亭7月21日在支教途中穿越崎岖山路,被突然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事情发生后,共青团湖北省委25日追授其“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向赵小亭同学学习。武大万余校友也纷纷在珞珈山水等论坛上祭奠这位为支教而遇难的校友,悲怆之情溢满网络,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追授赵小亭同学“武汉大学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国内各大媒体都纷纷对赵小亭的事迹进行报道,赵小亭也因此被称为“支教玫瑰”而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然而,与全国各地对赵小亭事迹热捧情况不同的是,她支教的当地政府对这起事件的冷漠。据人民网8月3日转引红网的消息,事情发生后,贵定县政府的官员却麻木不仁,异常冷漠,不是想着积极善后,而是下了封口令,要求所有知情官员不得接受记者采访。7月26日,赵小亭的遗体在都匀火化,追悼会上,这个县的县委和县政府,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出席!甚至连个花圈都没有,赵小亭生前支教的学校,更没有任何一个教师出席!整个追悼会,几乎只有武大校方和赵小亭的家属在唱独角戏,冷冷清清!追悼会结束后,贵定有关部门彻底撒手不管了,导致赵小亭10多位家属在人生地不熟的贵阳,流落街头,赵小亭的骨灰带回家乡时,连个简单的骨灰盒也没有。
而是什么对支教玫瑰这样冷漠处之呢?正如这篇报道所设问的那样,如果贵定当地政府能够把握这次机会,倒可以成为宣传当地提升当地形象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地政府会这么冷漠。我想,当地政府的这种冷漠或许并不单单是专一表现在支教玫瑰遇难一事上,一定是他们平时就是这样极为冷漠的。对于国内尤其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我们一般是怀着同情的心情去看待的,而往往忽视了其贫困背后的机构原因。也就是说,贫困的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例如资源的匮乏啦、地理的偏僻啦、土地的贫瘠啦、百姓的素质啦……很多很多,但地方政府的机置冷漠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地方政府及其中的官员,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心一意为官帽报务、是心系百姓利益还是心系自身利益、是权为民所系还是权为上级所系、是利为民所谋还是利为已所谋,这些是关乎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看一看那些贫困地区发展较好的地方,当地政府及官员一定是有作为的,反之则一定是碌碌无为的。如果地方政府真正能把百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去谋划,这个地方就不可能发展不起来。
还回到支教一事上,支教是国家有关部委的一项支援西部的政策,多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大批学子无私地为当地的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地方的真正发展其实还得依赖地方自身,如果地方政府本身对自己的教育现状极端冷漠,甚至找出种种理由去为自己辩解,那么这个地方的教育真的是很难搞好的。或许在某些地方官员心里,对于支教本身并没有心存感激之情,而是将其看作是上级硬压下来的“任务”,有没有支教都一样。反正支教对于当地教育改变不大,根本不值得重视。甚至或许还会有个别地方官员对支教心存芥蒂,认为这些不拿当地政府工资的“支教人士”思想上不好管,不象对待当地政府开资的那些老师们好管,他们会将当地的一些事情捅到外面去,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种原因之下,他们冷漠的心自然对支教也热不起来。
而当赵小亭出事后,他们又极怕这样的事报道后引起负面影响,所以才统一口径不得接受记者采访,而且本身他们也没把支教当作一回事,又怕追悼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不好说,所以竟然不派一个官员出席,从而将他们的冷漠发挥到极致。不成想这次是他们低估了媒体的力量以及这起事件的重大意义,他们的行为反而使他们面临着极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风险。这或许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总之,支教玫瑰的精神应该得到弘扬,同时当地政府的冷漠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鲁迅先生近一个世纪前就提出愚民的问题,希望能够使人民得到警醒,其实,我们现在更要重视的是“愚官”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贫困地区恐怕真的难以富裕起来,即使是经济富裕了,精神也会是一片荒原。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7/30/c_12389767_2.htm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12328839.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30/c_12391587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