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小文《投资组合原理》(2018-02-04)中讲了,投资组合能够降低股市非系统性风险,从而提升市场投资价值。可问题是:股票繁多,怎样组合才好呢?
因为股票是风险资产,对其投资取决于预期收益与风险,所以投资组合的目的自然也就是:风险相等,收益最大,或者收益相同,风险最小。为此,我们不妨以市场有效性为前提(其实,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不过长期而言还是有效的),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与风险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组合。
小文《投资组合原理》引用概率统计方法,用数学期望表示股票预期收益率(R),用标准差表示股票风险度(σ),以此描述股票的状态。A股有3000多只股票,每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度都不一样,但不管是单个股票,还是其中的个股组合,它们都不可能无限好(即收益无限大,同时风险无限小),于是它们都将落在有限的区域内。如图一所示:
图中,越靠右边的股票,有的预期收益率越高,但风险度也越大,即高风险高收益;而越靠左边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度都越低,即低风险低收益。其中,优化的有效组合将落在最上面那条叫做“有效边界”的上凸曲线上,而最优组合点一定就在其中,它将达到“风险相等,收益最大,或者收益相同,风险最小”。
以上是根据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美国,1990年获得经济学诺奖)投资组合理论推演的结论。
小文《投资组合原理》还讲到,股票与股票之间的预期收益率是呈线性关系的,组合之后的预期收益率是它们的加权或算术平均值,但它们的风险度则不呈线性关系。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一部分资金配置在无风险资产上,比如,买国债,存银行,留现金,等等,而把另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风险资产上去,比如,投资股票。这样就等于是把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股票进行了组合。这时,由于无风险资产的风险为0,收益率是固定的,于是它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及风险度之间也就形成了线性关系。如图二所示:
由无风险资产之点(Rf)出发,可与有效边界上各个组合连成直线,从而形成无风险资产与股票组合的再组合。而这条直线与有效边界相切之点M就是最优组合点!它达到“风险相等,收益最大,或者收益相同,风险最小”的最优状态。于是,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风险承担能力,决定无风险资产与股票的投入比例。靠近M点,意味着股票投入比例大一些;靠近Rf点,则意味着无风险资产投入比例大一些。至于这条直线右上方超过M点的延伸部分,那是融资投资产生的状况,而融资投资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决策过程,这里暂不展开讨论。
对于这个最优组合点M,托宾(James
Tobin,美国,1918年—2002年,1981年获得经济学诺奖)给予了论证与说明。
那么这个M点究竟是怎样的组合呢?
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国,1990年获得经济学诺奖)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得出:这个最优组合点实际上就是风险资产的市场组合点。如果是针对股票市场,它就是股市本身。这样,最优组合投资就是投资于股市组合。所谓的股市组合,其组合中构成的成分涵盖了所有当前交易的股票,各个成分所占比例就是每一只股票的市值占股市总值的比例。假如你有足够多的资金,即可按照每只股票的市场权重比例进行投入。例如,如果A股票市值占市场总值是0.5%,B股票是0.4%,C股票是0.3%,D股票是0.2%……你投入的总资金就按它们所占权重比例进行配置,即A股票投入0.5%的资金,B股票投入0.4%的资金,C股票投入0.3%的资金,D股票投入0.2%……由于各种原因,作为个体投资者如此这般地投资股市组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办?可以选择指数基金投资,因为指数基金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对其成分股进行跟踪并这样分配资金的。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指数基金就是最优组合,投资指数基金也就是最优组合投资。
注:本篇小文旨在简述“指数基金即为最优组合”的道理,省略了所有数学推理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