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确是价值投资吗?

(2015-05-09 21:57: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市漫步

    青年朋友小W奉行价值投资,面对漫漫熊市,他坦然应对,不断增加投入,坚信“用0.4元买进价值1元”的股票终会价值回归,从而实现投资盈利。这波大行情走到3000点至3500点拉锯战阶段,他认为手中大多数股票都已高估,遂将它们大部分卖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大获丰收,盈利1.5倍,甚感满意。

    然而,股市继续高歌猛进,又大涨了1000来点,使得小W感觉比熊市还难捱,他责备自己卖早了。近日,股市冲到新高4500多点之后,大跌数日,这令小W心奋不已,他满心期待跌至4000点以下,准备再次大举买入。不料,股市只下探了10%,昨天强劲反弹。小W一声叹息,垂头丧气!

    诸如小W这样的人想必不少吧?他们本来奉行价值投资,追求绝对收益,投资方法简单明了:低估买进,高估卖出。现在,却为踏空而闷闷不乐,后悔卖早了,于是乎,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卖得更好;期待回撤,伺机重新杀入。这样的话,不知不觉地追求起趋势投资与波段操作来了,忘了初衷。

    我们知道,投资方法林林总总,各有优劣,但从来没有、以后也绝对不会有一套集各种优点于一体、同时扬弃诸多缺陷的投资方法,所以说,投资无法圆满,必定有所得必有所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如,朋友小W所奉行的价值投资,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即低估买入,高估卖出,这个方法常会买得早,卖得也早,这都无法避免。我们就拿价值投资宗师巴菲特来说吧。1、2003年巴爷以1元多港币/股大肆买入中石油H股,到了2007年以12元多港币/股抛光,之后中石油一路飙涨到了20多元港币/股。你说巴爷是不是卖得太早了?连巴爷自己也直摇头,说卖早了呢,可他从来都没为此而后悔懊恼过。中石油让他获利7倍,狂赚了35.5亿美元。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道琼斯从最高点13900多点狂跌到了9000多点的时候,巴爷不仅自己开始大笔买入美股,而且还呼吁人们“抄底”,但后来道琼斯直泻到了6400多点。你说巴爷是不是买得太早了?但你听到过他为此而后悔懊恼过吗?没有吧?难怪有人逗说:价值投资要跟着巴神大爷,但买卖下手只需远远比他晚一步即可。你想,既然连巴神大爷都做不到买卖精准,甚至有时还很“离谱”,你这个所谓的“价值投资追随者”又有什么理由值得为自己早卖了一点而郁闷呢?投资无止境,一个人哪怕本事再大,也只能赚取他自己该赚的钱而已,你难道对这个事实不认可和不满意吗?

    由上可知,价值投资永远都会买得早,卖得也早,却都正确。诚然,你是卖早了,但反过来,你见到过有哪个纯粹的趋势投资者比你买得更低的吗?估计少有的吧?若是你因买卖早了而苦闷,竭尽买卖精准之能事,那表明你实际上只是个“伪价值投资者”而已,妄想抄底逃顶。

    一般地,对于价值投资,买卖早晚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判断能力,主要功夫在于对企业的了解与理解;而单单看其股价走势图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只会让你陷入趋势投资的泥沼里去,弄不好变成个不伦不类的投资派,投资效率也可能适得其反。投资中的选股及买卖好比是跳高,若你没有能力跳过七英尺的高墙,但能迈过一英尺的栅栏,你也是个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以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就能越过更高的围栏,买卖也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既然价值投资由于主观因素而致使买卖不够精准,那么能否将它与趋势投资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期取得更佳效果呢?窃以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恐怕难以实现,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投资方法的立足点不同,它们的基本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两者也就难以共生。曾经有人把两者嫁接起来,创造出所谓的“中国式价值投资”,并着重对银行股进行投资,结果,从长期的实践过程看,事实表明,其在趋势判断这方面连连出错,而最终坚持下来而成功的则是价值评估这部分,银行股终于开始价值回归,后来者居上,扬眉吐气。巴菲特在2015年股东大会上回答关于价值投资能否广泛适用于所有的市场,其中包括中国市场的提问时,说道:价值“投资原则不会在国境线上止步”。巴爷的老搭档芒格进一步表示,中国股市可能更应该使用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中国市场将会因为更强调价值理念,更少地卷入投机潮而变得更好”。由此可见,价值投资哪有什么美国式、中国式、其他国家或地区式之分的?

    你确定自己是价值投资吗?

    关于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问题,这里暂不多述,朋友们不妨参阅本人早期2010年6月1日的小文:

 

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

     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即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买入?也就是说,看他们是如何思考买入的,就可判别两者的区别。

    价值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是因为考虑其价格已经有了安全边际,侧重于“价值”;而趋势投资者买入的理由,是因为估计到了其上涨趋势已经形成,侧重于“价格”。由于两者立足点不同,视角不同,前者倾向于在左侧买入,即为“左侧交易”,而后者多数是在右侧买入,即为“右侧交易”。这个道理属于基本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现在,来谈谈“价值与趋势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争论得比较多甚至比较激烈的问题。还是聚焦于“如何买入”这个关键点上。

    价值投资运用价值评估,倾向于左侧买入,有时买得过早。为了避免或改善这个缺陷,有人就想到把“价值”与“趋势”结合起来,即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相结合,从而实现“买得精准”。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左侧交易依赖和依据主观分析,他是和主观判断紧密关联的,左侧交易的成败决定于主观判断的质量。而右侧交易则不依赖于主观判断,甚至于不做主观判断,只对客观走势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下跌横盘筑底,初步上涨,马上介入......我们可以做个综合优化,在判断市场的底部的时候或者把握个股低点的时候,可以把主观分析和客观走势结合起来,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结合起来。每一次在发生下跌的时候,我们先做个主观分析,然后在自己主观分析出来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自己的主观分析做左侧交易,另一部分资金我们按照右侧交易的原则,就是看它的走势,看它的下跌是否终止,底部是否横盘,然后是否有横盘后的向上上涨。那么在这种过程都已经发生过的时候再结合我们的主观分析,看我们的主观分析是否对头,如果主观分析和最终走出来的底部和低点比较接近,那么我们就坚定地在已经主客观一致的时候大力度地买入,大力度地在右侧介入,这样的话就把主观分析和客观走势,就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结合起来,但凡是在主观分析正确的情况下,那么我们最终在右侧交易下狠手。我们也不能完全搞右侧交易,看见了以后再下去,不做主观分析,那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了,那是随波逐流,追涨杀跌的味道较浓了。但是右侧交易也不是完全没有益处,所以就需要把所有的左右侧,主客观分析结合起来,主观分析为基础,分析完之后到达主观买入点就买入一部分,然后进一步观察,一旦发现最终的走势和主观分析不一样,一方面要修正主观分析,另一方面还要有右侧进行弥补的机会,过来发现主观和客观高度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右侧就应该重仓介入。”

 

    此文对两种买入方式的解释及描述都基本没错,但对于把它们进行相结合的设想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就值得商榷了。

    这里提出“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相结合”买入方法,试图更有效地“买得精准”。但依本人之见,这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价值评估”买入与“趋势预估”买入,两者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所以是难以结合起来的。前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确定性的事件的,而后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不确定性的事件的。比方说,对于某只下跌股票,当价值投资者根据“价值评估”发现该股票已经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就会买入,而且可能会越跌越买,这是因为他相信该股票确定会涨回来,并且还能够涨得更高,这是确定的;而这种情况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他就会等它趋于稳定(而这常常需要较长一段的时间并上升到一定的位置),才会出手,这种“趋势预估”往往是不确定的。可见,价值评估买入并非是想捞底,而趋势预估买入是企图抄底,这本身就发生了矛盾。

    还有,“左右结合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很有可操作性,其实是误觉。为什么呢?如果能够准确地做到右侧及时跟进并大量买入,那么还需要左侧少量买入干嘛?再说,底点或低位只有等事后走出来才能够确定的,而这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对于大盘走势来说都是非常难以及时确定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对于活跃性大得多的个股了,在短时段里,根本就难以确定底点或低位的。举个例证,大盘这波从3478点开始调整,一路过来,有谁及时而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企稳并向上了?有吗?!天天猜测,日日预估,然而直到今天(2010年5月31日黑色星期一)的2592点,这仍然还是个未知数!

    想“买得精准”,其思维方式是把结果当原因来看待了,即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假设还未发生:打开已经走过来的K线图,指着那些已经完成了的底点及低位,从而想当然地确立起“精准的买入”模式。殊不知,这是事后之明,实际上事件是处在“不可知”的行进过程中,是无法吃准的。所以,这种带有“捞底”色彩、追求“买得精准”的企图,无疑是在挑战不可能。想绝对避免买得早,必定会买得晚或较晚或很晚。

    由此可见,买入——这无论对于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思维方式都主要集中反映和体现在了这上面,所以说,如何买入是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

    现实中,许多所谓的“价值-趋势”派投资者采用的方法,其实是“价值选股,波段操作”,这看似具有可行性,其实并不然。他们在“买”这个关键点上,还是以价值评估为主,围绕着价值来思考问题,仍然是立足于价值投资思维方式的基石上的,但在波段运作时,由于需要预判走势,结果难免出错,这是因为股市不可测的缘故。所以,那些所谓的“价值-趋势” (价值选股,波段操作)成功之处只是在于“价值选股”这一方面,而“波段操作”并非一定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

    还有,从分析中可见,价值评估确实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会买得太早,这似乎是价值投资先天不足之处,而这恰恰点到了价值投资的关键之处——估值能力,价值投资难就难在这里!所以说,它更像艺术而非科学。

    最后提一下,倘若死板硬套“价值投资”,那就有可能“拾得别人丢掉的烟屁股”,收益低下甚至颗粒无收。倘若纯粹采取“趋势投资”,那就有可能在最高点买入(因为此时趋势是最好的),而在最低点抛出(因为此时趋势是最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就怕不跌
后一篇:“约法三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