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

(2010-06-01 01:54:41)
标签:

股票

趋势投资

价值投资

格雷厄姆

中国式价值投资

分类: 股市漫步

    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即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买入?也就是说,看他们是如何思考买入的,就可判别两者的区别。

    价值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是因为考虑其价格已经有了安全边际,侧重于“价值”;而趋势投资者买入的理由,是因为估计到了其上涨趋势已经形成,侧重于“价格”。由于两者立足点不同,视角不同,前者通常倾向于在左侧买入,即为“左侧交易”,而后者多数是在右侧买入,即为“右侧交易”。这个道理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

    现在,来谈谈“价值与趋势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争论得比较多甚至比较激烈的问题。我们还是聚焦于“如何买入”这个关键点上。

    价值投资通过价值评估,倾向于左侧买入,有时买得过早。为了避免或改善这个缺陷,有人就想到把“价值”与“趋势”结合起来,即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相结合,从而实现“买得精准”。曾经看到过一篇新浪博文《主观底,客观底,左侧交易,右侧交易(下)》(否极泰董宝珍,2009-08-28),其中写道:

    “左侧交易依赖和依据主观分析,他是和主观判断紧密关联的,左侧交易的成败决定于主观判断的质量。而右侧交易则不依赖于主观判断,甚至于不做主观判断,只对客观走势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下跌横盘筑底,初步上涨,马上介入......我们可以做个综合优化,在判断市场的底部的时候或者把握个股低点的时候,可以把主观分析和客观走势结合起来,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结合起来。每一次在发生下跌的时候,我们先做个主观分析,然后在自己主观分析出来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自己的主观分析做左侧交易,另一部分资金我们按照右侧交易的原则,就是看它的走势,看它的下跌是否终止,底部是否横盘,然后是否有横盘后的向上上涨。那么在这种过程都已经发生过的时候再结合我们的主观分析,看我们的主观分析是否对头,如果主观分析和最终走出来的底部和低点比较接近,那么我们就坚定地在已经主客观一致的时候大力度地买入,大力度地在右侧介入,这样的话就把主观分析和客观走势,就把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结合起来,但凡是在主观分析正确的情况下,那么我们最终在右侧交易下狠手。我们也不能完全搞右侧交易,看见了以后再下去,不做主观分析,那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了,那是随波逐流,追涨杀跌的味道较浓了。但是右侧交易也不是完全没有益处,所以就需要把所有的左右侧,主客观分析结合起来,主观分析为基础,分析完之后到达主观买入点就买入一部分 ,然后进一步观察,一旦发现最终的走势和主观分析不一样,一方面要修正主观分析,另一方面还要有右侧进行弥补的机会,过来发现主观和客观高度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右侧就应该重仓介入。”

    此文对两种买入方式的描述及解释都基本没错,但对于把它们进行相结合的设想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就值得商榷了。

     文章提出“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相结合”买入方法,试图更有效地“买得精准”。但依本人之见,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价值评估”买入与“趋势预估”买入,两者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所以注定难以结合起来。前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确定性的事件的,而后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不确定性的事件的。比如说,对于某只下跌股票,当价值投资者根据价值评估发现该股票已经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就会买入,还可能会越跌越买,这是因为他相信该股票确定会涨回来,而且能够涨得更高,他认为这是确定的。而这种情况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他就会等它上涨势头趋于稳定(其实这常常需要等较长一段的时间并上到一定的高度),才会出手;如果跌破某个价位,就会止损;可见这种“趋势预估”往往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价值评估买入并非是想捞底,常常表现为主动买套,而趋势预估买入是想绝对避免套住,两者的思维及操作显然很不一样,是相矛盾的。

   “左右结合法”的目的是,既要避免套住,又要抄底,这看似很完美,很有道理,其实是一种错觉。为什么呢?如果你能够准确地做到右侧及时跟进并大量买入,那么还需要左侧少量买入干嘛?实际上,底点或低位只有等事后走出来才能确知的,而这常常需要等较长一段时间,并要涨到一定的高度。这对于大盘走势来说都是非常难以及时确定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对于活跃性大得多的个股了,在短时段里,根本就难以确定底点或低位的。举个例证,大盘这波从3478点开始调整,一路过来,有谁及时而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企稳并向上了?有吗?天天猜测,日日预估,然而直到今天(2010531日黑色星期一)的2592点,这仍然还是个未知数。

   “买得精准”,其思维方式是把结果当原因来看待了,即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假设还未发生:打开已经走过来的K线图,指着那些已经完成了的底点及低位,想当然地认为以后必定能够看准这样的形态而“精准买入”。殊不知,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实际上股市始终处在“不可知”的行进过程中,你无法确知当下在何处。所以,这种带有“捞底”色彩、追求“买得精准”的企图,无疑是在挑战不可能。事实情况是,想要绝对避免买得早,结果反而买得晚或较晚或很晚。

    由此可见,买入——这无论对于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思维方式都主要集中反映和体现在了这上面,所以说,如何买入是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分水岭。同时,我们可知,“价值思维”与“趋势思维”是格格不入的,两者不能共生。

    现实中,许多所谓的“价值-趋势”派投资者采用的方法,其实是“价值选股,波段操作”,这看似具有可行性,其实并不然。他们在“买”这个关键点上,还是以价值评估为主,围绕着价值来思考问题,仍然是立足于价值投资思维方式的基石上的,但在波段运作时,由于需要预测走势,结果难免出错,这是因为股市不可测的缘故。所以,那些“价值-趋势” (价值选股,波段操作)成功之处只是在于“价值选股”这一方面,而“波段操作”并非一定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进一步辨析不难发觉,这个方法是有矛盾的。要是你真有“波段操作”功夫,何必还要“价值选股”呢?任何股票都只需拿来波段操作即可。

    还有,从分析中可见,价值评估确实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会买得太早,这似乎是价值投资先天不足之处,而这恰恰是价值投资的关键之处——估值能力。价值投资难就难在这里。所以说,价值投资更像艺术而非科学。

    最后提一下,倘若死板硬套“价值投资”,那就有可能“拾得别人丢掉的烟屁股”,收益低下甚至颗粒无收。倘若纯粹采取“趋势投资”,那就有可能会在最高点买入,因为此时趋势是最好的,而会在最低点卖出,因为此时趋势是最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