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H是我昔日徒弟,昨天周末来我这聊天。
他于2008年入市,自始至终只抱着2只银行股,苦苦熬到了去年底,银行股才终于迎来春天,开始领衔大涨,让小H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但好景不长,银行股发飙了一阵,随即偃旗息鼓了。而反观创业板,像打了鸡血似的,嗖嗖地发疯上蹿,一骑绝尘,大有翻身登上最高顶峰之势。
“你说创业板像话吗?还讲理吗?”小H愠怒,耿耿于怀,说着直摇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哈哈!怎么个不像话?又怎么个不讲理?”我笑道,“很合理呀!”
于是乎,就创业板的“异常表现”,我从股市的属性及逻辑上,简单地向小H试作解释:
首先,股市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所以它的首要职能就是流动性职能,也就是要求把各种资产尽量地流动起来,以便促进资本的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是不是?
而想要更好地做到这点,就需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也是市场制度建设的需要,开辟创业板,就是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层次,这是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是不是?
其次,股市中,具有“炒股票就是炒预期”这么个重要特征。比如,你的银行股于去年底开始,至少受到“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基础)预期的影响,才掀起了以民生银行为首的一波较大行情,好歹让你兴奋了两个月呢。那现在怎么又疲软了呢?这很可能是银行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的缘故。有报道说,到了今年一季度,商行不良资产已超5000亿人民币,是近4年来最多的,而股市对此便做出了反应,银行股当然就被市场抑制住了。即使你账面业绩再好,由于缺少看多预期,市场还是不认可。是不是?
当人们发觉主板市场中的银行、房地产、制造等大象都不太能动弹时,更加青睐创业板那些猴子了,朝思暮想地寄予它们很大希望(预期),创业板随即被激活,卷土重来。是不是?
最后,资本市场还有这么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资本总是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你想,现在市场低迷,人心涣散,期指又像鬼魂附体,死死地拖累主板市场,使其阻力重重,资金匮乏,死水一滩,涨起来多难啊!是不是?
反观创业板,占比较小,似乎没有一点阻力,用不了多少资金就可轻轻松松地把它打得飞起来,何乐而不为!是不是?
“资本逐利的本性就这样很自然地成就了创业板的辉煌,你能说这不合理吗?能说它不像话不讲理吗?”我说,“股市向来就是大众傻瓜们集体智慧的反映。哈哈!”
“是吗?”小H满脸疑惑,“那它后市会怎样?”
“至于创业板还能创多高,不得而知。至于有人寄望创业板执牛耳,四两拨千斤,牵领A股走进牛市天地,也同样不得而知。呵呵!”我最后笑答。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1s.html
《闲侃“创业板现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ic8.html
《民生银行利率市场化之路不可持续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