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H重仓“民生银行”,该股从2012年12月5日开始,汹涨了两个月,飙升了89%(6.29元→11.91元)!H那个兴奋啊!但最近的十多天,它一下子暴跌了20%(11.91元→9.48元)!H那个郁闷啊!
而让H更为困惑与不安的是,他看到一篇分析民生银行的文章,说民生银行对小微企业放高利贷(比如20%)的经营不可持续,因为纵观历史,没有哪家公司能够长期维持20%增长的,所以超过20%资金成本的贷款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为负,而借贷者亏损势必导致民生银行这条特色之路不可持续。
“民生银行恐怕后劲不足了吧?难怪它股票都跌成这副摸样了!”H一脸苦相,问我,“你看我是不是要放弃掉或减掉一半?”
这下可把我给难倒了!因为我几乎从来没有做过银行股,对于“民生银行”当然缺乏预感。“这股票会怎样,我还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但对于你所担忧的民生银行小微贷款问题,我倒想运用金融学逻辑来作一点分析解释。”我对H说。
一、是高利贷吗?
高利贷的通常含义是,根据国家规定,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比如,如果规规矩矩地按现在国家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65%)为准,要是年利率超过了26.6%,那就是高利贷。现在民生银行按20%年利率放贷,算不上是高利贷。
贷款利率的本质是放贷者承担风险的回报,也就是说,利率的高低是由借贷的风险程度所决定的,因此,在既没有抵押又信息不很对称的情况下,民生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只得提高利率,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须的。由此可知,不是高利率造成了贷款者的艰难与风险,而是贷款者的风险因素逼迫放贷者提高利率的,不要把因与果搞颠倒了。
还有,许多人认为,放贷利率越高,收回贷款的风险越大,这就错了。比如,有甲、乙两个放贷者,同时向某家小型企业放贷,金额和期限也都一样,但甲的利率是20%,乙的利率是10%,请问:哪个更容易收回贷款呢?显然是甲吧?同时,甲比乙来得更安全。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甲和乙的钱都借给你,你会把谁的钱先还清?你说呢?
我曾多次提醒过放贷的朋友,为了如期回款,应该适当提高利率;还有,能借给外人的,就不要借给自己人,因为自己人容易拖欠;再说,资金的本质是不看人脸的,而是看项目的实效性的,因此要把人与生意分开对待,这也正是江湖上流行的一句话“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放贷的朋友这么做,效果还都不错呢。
据说,民生银行小微信誉贷款已达6000亿人民币,而坏账率却极低,效率和效益远远超过其他大银行,也超过它本身以前的水平。如今,各个银行也都纷纷效仿、争前恐后地抢占小微贷款市场。
二、如何看待这个20%的资金成本?
经营企业或做生意,资金成本的高低并不是主要因数,在能够产出效益的前提下,资金利用效果好坏则非常关键,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就可取得越多的销售收入,从而可以产出更多的效益,这样,尽管资金成本高了一点,但资金的占用量则可降低,这样,资金的总需求下降,使得总的资金成本的支出也就可相对降低了。比如,你拿到20%利率的一年期贷款,如果每年只周转1次,只做1笔生意,若要增加第2笔或更多的生意,那你只能再去贷款,总的资金成本势必就会较高或很高;倘若你周转多次,资金总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哪家企业经营水平差,资金周转速度大大低于同行水平,我想,哪怕给它10%利率或再低的贷款,恐怕也救不了它。如果一年内周转2次,则总的资金成本就可降低一半,为10%;如果周转3次或4次或5次或更多次呢,那经营成本则随之大大降低。而一般正常运作的小微企业都能周转好多次的呢。
按金融学原理,做项目或经营业务与资金的来源无关,与资金的成本无关,关键是与预期收益有关。资金成本高,但你能够消化得了并取得预期收益就行。
企业适当负债经营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促进资金周转速度,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我多次向几个小老板朋友提议,叫他们适当负债经营,目的之一,就是要他们在有点压力的状态下,更加重视应收应付款的周转速度,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实际情况也确实这样。
不可简单地把企业年增长率20%与融资年利率20%混为一谈,说“超过20%资金成本的贷款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为负”,错误之大显而易见。
三、是不可持续的吗?
1、有人对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进行过统计,近十年来,回报率最高的是中国的民间借贷市场,年化回报率为300%!可见这个市场有多大!
2、银行股的估值我相信许多名家高手所说的,肯定是低的,至于究竟有多低,我尚不清楚,但我试图找到它们(比如,民生银行)这波大涨的动力是什么。
按照“十二五”计划,继续要对金融体系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由于存贷款是占比最大的金融活动领域,改革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全面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上,这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上面第“1”条说到,中国的借贷市场规模与空间非常巨大,但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却一直僵固不化,低利率水平始终没有什么改变,结果是,无论什么企业,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是风险高的还是低的,只要有门路,都可以从银行拿到相同利率的贷款;又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也就没有“风险溢价”手段,银行无法根据具体贷款者的风险程度来制定利率,以求回报。这些状况不仅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效率,而且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作为贷款主力的银行不能弯下腰来,走进民间市场,这就给那里留下了巨大空间,而民间借贷活动如火如荼,搞得如鱼得水,有滋有润。
现在,银行开始慢慢弯下了腰,有了市场化的贷款利率,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贷款者实行不同的利率,使自己得到风险溢价的补偿,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性,同时也逼迫贷款者更有效地利用资金。借贷活动就这样通过市场博弈,银行的效率及效益得以提高,银行资产在证券市场上的估值水平也随之提升。尤其是民生银行,它狠狠地瞄准了小微企业小额信誉贷款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化贷款利率实施的进程,旗帜鲜明地告诉了广大的投资者,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开始,并且还将不断地深化推进,这极大地影响了股票市场,得到了众多投资者毫不犹豫的认可,于是,一轮作为股市半壁江山的银行板块的大涨行情喷薄而出,进而带动了股市上扬。
由此可见,在银行股低估的前提下,投资者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强烈预期,这正是这波以民生银行为首的银行股大涨的动力。
“是这样啊!”H大声道,“利率市场化改革打开了金融市场的一扇大门,怎会不可持续呢?!看来那些所谓的‘高利贷危害论’不可信、不可信呵!”
“就是嘛!”我又补充道,“高利率只能通过高利率来消灭之!”
“那银行股,比如,我这个‘民生银行’,后市表现会怎样呢?”H只关心他的股票。哈哈!
“这我就说不准啦!因为我几乎不懂银行也不熟悉银行股的呀!”我说,“但我知道,银行金融系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只是刚刚起步,还非常初级,往后路还长着呢,任重而道远,市场空间也一定还很大!”
“妈的,那我就再继续捏着,赌下去!”H右手握拳,用力挥了挥!
“哈哈!”我们一起大笑。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h2r.html《趴着不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gmr.html《走势图的真正用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