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博客小文出了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
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等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大概是1970年吧,正值文革期间,读初一,上课纪律乱糟糟的。某天,上数学课,学习平面几何三角形定理的证明。数学课徐老师讲完课,布置了一批作业,我很快就做完,遂跑到其他座位与同学侃大山。徐老师走过来,笑咪咪地给我出了这道课外题。这条定理在当时的课本上以及很多书上都没有,现在的不知有没有。
我从小爱好数学,上数学课比较认真,成绩也不错,徐老师有点偏爱我,为了提高我的数学兴趣及能力,有时会给我布置一些课外题,我呢几乎每次于第二天就能把答案交给他,很是得意。这次,我扫了一眼题目,心想:“呵!简单!等着,马上做出来给你看!”便埋头做起来。
不做不知道,一做受不了!难以破解啊!隐隐感觉到,徐老师这下是要杀杀我的骄傲习气吧!
连续好多天,整天苦思冥想,就是攻破不了。每每到了学校,就远远地躲着徐老师,深感窝囊!
一天,徐老师叫我到他办公室。
“哈哈!有点难度吧?学无止尽啊!”徐老师笑着批评我,接着说道,“如果正面一直走不通,攻不破,那就要另寻出路,比如,可以反过来想,用‘反证法’来试试看呀!”
反证法?我可从来没用过呐。于是,徐老师专门讲解了反证法的法则以及方法,并对这道题作了点滴提示。后来,我绞尽脑汁,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跌跌撞撞地把它做出来!
再后来,我才知道,这条定理有几十种证明方法,然反证法是其中最为简便容易的方法,而所有的直接证明法都会遇到一定的正面障碍。
打那以后,我就经常运用反证法来证题,受益匪浅!因为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逆反思维方式,它常可将肯定正面转化为否定反面,由反面的否定得出正面的肯定,从而避开直接肯定正面的障碍。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后来逐渐形成的一些逆向思维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对这条定理,我始终记忆犹新!
徐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可说是我的启蒙老师!
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意义重大,好处无穷。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遍芒格的教导:
“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kv43.html
《随谈思维问题——从一道趣味数学题说开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jhql.html
《等公交车的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