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谈思维问题——从一道趣味数学题说开去

(2010-08-06 14:00:39)
标签:

习惯性思维

因果颠倒

直觉

辩证思维

价值投资

股票

分类: 股市漫步

    小时候,我做过这么一道趣味数学题:

 

    请用6根长度一样的火柴棒,拼成4个大小相同的且边长即为火柴棒长度的正三角形。

 

    那时候,我花了好长时间,绞尽脑汁才做出。自后的几十年里,这道题我给了不知多少人做过,尽管题目不难,但能够比较顺利地做出来的寥寥无几!

 

    此题揭示出人的一大特点:人是很不容易突破习惯性思维的。

 

    地球是圆的,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微观粒子运动是测不准的;时空是相对的,是多维(三维以上)组成的;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等等、等等,现在想想,这些发现者真是无比伟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突破性思维能力只有上帝能与之相比!而他们又都把这些极其深奥的科学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比如,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多么简单,多么美丽!

 

    股市之道似乎也有相仿之处。比如,价值投资,看上去很简单,听起来很好懂,然而真正搞明白却是那么的不容易!很多人或许至死都不能完全明白。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受制于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是怎样妨碍人对股市的正确认知的呢?

 

    习惯性思维源于人类直觉思维的本能,直觉思维是人对事物的感性的直觉反应,正因为这一固有的本性,使得投资者面对股市,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等情绪,这些都是无意识的直觉反映,是人的一种本性使然。虽然直觉思维具有思索简捷、反应快速、富于联想等优越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思维错觉,尤其是在股市投资中。

 

    一、因果颠倒

 

    直觉思维是把结果当原因来对待了,即以事件已经发生的结果来理解并认识事件发生的原因,显然这属于是“事后之明”。因为是由“事后”来找“事前”的原因,所以使人很容易忽视事件发生之前及发生过程中的复杂性与难度,而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把它们进行简单化处理。事后之明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是直觉思维直接派生出来的错觉思维。这个思维习性使人下意识地用昨天的眼光来看未来,即对着后视镜展望未来。典型的表现就是,偏爱预测,特别是对短期走势,热衷者更多。网上和电视上最受大众欢迎的文章和言论无不都是讲预测的。有趣的是,尽管明明知道这些预测的东西不是错误层出不穷就是模棱两可,但人们依然一如既往、趋之若鹜地去追逐,令人匪夷所思。难怪股谚有云:投资家不如股评家。

 

    假如哪位博友想迅速提高博客的点击率,就不妨多写预测博文,胡编乱写都没关系,保你点击率直线飙升!你根本不用担心说的准不准,也不必去计较人们会怎么责怪你,人们照样天天来看你!

 

    事实上,股市的很多重大走向根本就是无法用因果关系来轻易作出解释的。邓普顿也告诫说:不要试图找到市场的拐点。索罗斯说得更是干脆:正确认识市场是不可能的。

 

    要克服这一本末倒置的思维弱点,须要理性而客观地对待股市,遵循股市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要不断地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经常反过来想,甚至总是反过来想。

 

    二、放大效应

 

    因为直觉思维是对事物感受的直接反应,所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具有即时敏感性、定势思维等特征,从而会把事件夸大化。比如,投资者的心情很容易被股价的波动牵制,当看到突然大涨时,情不自禁地会兴奋起来,过分地乐观,以为大行情来了,急吼吼地追入;反之,遇到突然大跌时,恐惧情绪顿生,又过分地悲观,以为大调整或大熊市来临了,慌忙抛出。这种追涨杀跌,是把股市波动在主观上放大了,对本来并非重要的现象过于敏感,遂按照定势思维,做出过于强烈的反应行为。

 

    要克服这一弱点,最好是离股市适当远一点,看大不看小。还有,从认知上须明白,股市涨跌(包括大涨大跌)是常态。

 

    三、思维固化

 

    投资者在实践中逐渐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思维范式,而这范式一旦形成,就会认定是唯一正确的,从而排斥其他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当我们身处某种范式时,就很难想象任何其他范式。”典型的表现仍然是,那么多人始终乐此不疲地预测股市以及股价的波动,企望通过预测股价波动获取收益,哪怕几百次的失败,都不能改变或阻止他们上千次、上万次地继续重复这一错误。

 

    要克服这个弱点,首先必须理解,投资更像一门艺术,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绝对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更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还须要明白,每种方法都有缺陷存在,每个人都会犯错。要逐渐摒弃“过滤性错误”——某件事1000天的历史不会告诉你第1001天的任何信息。要学会反思,不断检查自己,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他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以及操作方法。

 

    四、高估自己

 

    由于直觉思维是事后之明的思维方式,即是事后诸葛亮,所以,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评判,显然本身具有优势性,以致不免带有自以为是的见解,并觉得以后的事件也将按照自己认为的逻辑演化,这样便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当这种高估膨胀到一定程度,则灾难也就随之降临。这类悲剧在股市中,一代代、一遍遍地重演着,从不落幕。还是举预测股市为例,大多数投资者有意或无意地相信,他们能够判断和掌握大盘以及个股的涨跌动态,做到低吸高抛,从而获得丰厚的收益。实际上,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如愿以偿,但他们却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其他多数人,成为股市中的佼佼者,而且越战越败,越败越战,十分壮烈!

 

    要克服这一弱点,就必须明白一个最基本事实:人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圈”有所审视与估计,不然就容易犯大错,而投资成功与否往往就是看错误犯的多与少、大与小。真正认识到这点,自然而然地就会敬畏市场,尽量避免犯错,尤其是大错。

 

    等等、等等,还有许多。

 

    既然人具有这么多习惯性思维的弱点,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化解掉这些缺陷呢?回答:至今尚无彻底解决的办法,就像人类永远是无法彻底了解客观世界一样!这不免让人十分沮丧。不过,尽管如此,但总有相对来讲是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克服不少人性的弱点,从而取得一定成效的,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价值投资。这个方法至今看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里简单地举价值投资的典型代表巴菲特为例:

 

    1、面对千变万化的股市,他把重心及立足点移至上市公司,这样就容易客观地处理事情了。

 

    2、他认为,股价只是公众意见的反映,由于受公众情绪的影响,股价会“失真”,所以这就给从安全边际入手提供了条件。

 

    3、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只做自己有能力了解和熟悉的公司;从不去做预测股市之类无法做的事情,从不期望于通过预测来赢利。“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4、在股市中,直觉思维把因果颠倒了,所以正确的思维应该与之相反,具体方法就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招屡试不爽。

 

    等等、等等。

 

    暂谈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