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终生的喜好都在十二岁之前播种

(2010-06-05 18:20:54)
标签:

爱好

艺术

口味

品位

从小

12岁

孩子

山西

分类: 教育心得

文/福田心田

 

     今年的天气不用说是很反常的,5月底的京都居然要在正装外边加风衣,早上去空港的大巴上居然要开暖风,我一边朦胧地睡着,一边心里想:还好,是5月27号,要是再过三四天的话,就可叫做“六月飞雪”了。等飞机到了北京,不用说,又热得人汗流浃背。不过,天阴着,到下午到底飘起雨来了。

 

影响终生的喜好都在十二岁之前播种

     每次坐飞机,对于我来说,都有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到底订不订素餐?不同的航空公司配餐是不一样的,比方日航,本来就是荞麦面、ひじき和水果之类,可以说等同于素餐,如果专门一订呢,倒好,给你备上若干片酸奶酪、几个烘烤得萎靡不振的菜花,水果也不见一片,snack也都省略了,那个时节你只好眼巴巴看着邻桌吃着美味清爽的日餐,自己呢只好在那里咬得菜花百事成。但是不订呢,同样是日航,有时候又变个花样,来个fish  or chicken的二选一西餐,你只好在那里一粒米一粒米地往出挑。我曾经下定决心,专门列表跟踪调研各航空公司的送餐特点,然而例外实在太多,最后终于放弃了,就撞大运一般有时订有时不订,像今天我就是没有订的,送到跟前的自然就是:fish or pork的二选一,我就明知故问地说:没有素餐吗?然后要求用fish换了一个小面包。尽管如此,等我跋涉完灵霄宝殿一般的3号航站楼,经过时快时慢时转弯的空港shuttle的颠簸,坐了40多分钟的出租车到了北京家中的时候,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每次回来,家人一定给准备的就是水饺。我原本是不喜欢吃饺子的,但是自从10多年前出国一年,回国之后,就酷爱上了水饺,近几年更到了害相思的地步。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在国外吃饺子本来就不易,加上我还要吃素饺子,这个简直就是珍稀了。所以好容易回到家来,这个要求还是会尽量得到满足的。然而,这次却不同,家里人忙,饺子没得吃,所吃的就是一碗清汤挂面。

    我可并不急,原因是我北京家的周围有几个小饭馆颇合我的口味。一曰鸿毛饺子,二曰晋阳面馆。鸿毛饺子,看招牌,我原本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本来要吃饺子,却又出来鸿毛,总觉得有点不爽快,后来偶尔和一个朋友去了一次,发现他们的素饺子味道很不错,于是就着意在它名字的洁白轻盈,而忘却了原先毛糙琐碎的一面。晋阳面馆呢,这个不必说,只要看看店名,就可一解乡愁了。我原本是在山西乡下长大的,山西多的就是面食,所以虽然我自己并未意识到,但是连田田如今也是爱面不爱米,可以看出到底还是我的基因更多一些。而且,每次出国我行李中必带的液体,不是香水,不是美酒,而是。。。。。对了,自然是陈醋。没有醋,这日子就没法安顿下来,生活也无着无落的。

    所以,晚上虽然下着雨,我还是撑了伞到了晋阳面馆,什锦刀削面端上来,我觉得天下真没有比这个更幸福的境界了。田田常常说:one's meat is another's poison.(一个人的美味是另一个人的毒药),用来形容我和她不同的美食观。这是对的,一碗10块钱的刀削面就可以让一个人如此幸福,这恐怕是那些天天吃鱼翅熊掌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其实什么是美味呢?先前在日本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母亲节前后,电视台找了很多对儿不同年龄段的母子,请妈妈做好大酱汤后,摆了一排请儿子或女儿们品尝,结果每个人认为最美味的,对照一看,都是自己妈妈做的,节目上的专家解释说:一个人12岁以前喜欢什么,他一辈子什么。可见即使你已经到了四、五十岁,你所喜欢的仍然是你从小养成的口味。这一点在男人生病、女人怀孕之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不止是对于食物的喜好,有教育家说,其实一个人对于音乐、美术、文学等和艺术相关的爱好,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打下了底色,譬如我从小痴迷于在乡下奶奶家农闲时的大戏,一度差点跟着戏班子跑掉,所以如今在国内不看电视则已,一看电视一定锁定11频道,我是什么戏都喜欢听,晋剧、京剧、越剧、评剧等等。我完全不能理解不喜欢戏剧的人,觉得这么一招一式都有韵味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正像很多朋友不能理解我对戏剧的痴迷一样。

 

影响终生的喜好都在十二岁之前播种
经典晋剧剧目《打金枝》

 

      何止艺术呢,语言不更是如此吗,三岁以前不掌握一种母语,这个人基本就废了。想想真不可思议,一个刚进入这个世界的孩子,按说完全是个陌生者,居然能从繁杂的语言现象中提取规则,准确理解词义,最后完全掌握,真是厉害。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把12岁作为一个人习得语言能力的重要分水岭,看来有一定的道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什么方面,也是该在12岁以前抓住时机播种的,毕竟很多事情,时机还是很重要的。

 

相关博文:

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