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顺势时需要“淡定”
本周一晚上,在幽静的地坛公园,在古朴方泽轩大殿,在巨大的观音面像之下,本人参加了“全经联”组织的一个专题讨论,议题是“经济危机面前精英位为何选择了自杀”!房地美CFO大卫.凯勒曼、中国“糖王”宠贵雄、景德镇信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邵和谐等相继选择“自杀”,其原因多是受债务或道义所迫。
而在另一个业内聚会场合上,则迷漫着太多的乐观主义情绪。
当把两件事是放在一起时,我想到一句话:“在顺势时需要‘淡定’,在逆势时需要‘坚定’”。富豪自杀的原因就是“顺势时过于自信,逆势时过于自卑”,顺势强调自身的力量,年度100%以上的规模增长率并不满足,争做老大(至少是地方老大、细分市场老大等),负债率100%也不足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而在逆势时,过分强调外在力量而否定自身能力,过度收缩、停步不前,甚至以自杀而逃避责任(其实债务并未因死亡而消失,子女来负担)。
不仅是开发商、投资者,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有以上矛盾,当楼市火爆时恐惧(担心买不到房),当楼市低迷时观望(担心买亏了),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心理,而错失很多机会。
其实政府有同样的病症,顺势时大议“大国复兴”、“G2中美国”等,一旦碰到困难,也许这么多年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一下吓坏了,“4万亿投资”、“10万亿贷款”、“10大行业振兴计划”,向一个并不很健康的身体注射过多的“抗生素”,感冒症状是消除了,但身体也许更坏。所以资产泡沫、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内需失调等都来了,如何“退出”一定比如何“投入”更难!
现在的楼市处于什么状况,我个人观点“相当于2007年的上半年”,排队、热销、开盘售完根本不是新闻,地王、IPO首富、巨额融资也不是新闻,其实这个时候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开发商需要“控制欲望”,消费者需要的是“理知”,只有这样市场才会健康发展。
但不幸的是,政府继续在“语无轮次”“自相矛盾”(也许自相矛盾是最好的中医疗法,或者是永远都有“台阶”可下!),开发商因“囚徒困境”而继续做大,消费者继续恐慌性购买,所有一切都按“魔鬼曲线””(2009-7-27
2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