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由于楼市正地走向进入调整通道,8月份后,进入“量降价涨”的滞涨阶段, 9月份房价环比再次出现下调,显然房价加速度下降。其实据本人掌握的领先指数,剔除8月交易案例在9月份备案原因,9月实际成交量下降更为明显。
除了一手房市场进入调整,其实二手房市场作为先行指标,至少提前1个月开始调整。
以上海为例,二手房成交量连续3个月下调(一般认为,连续3个观察周期同一变化则可视为一个短期趋势),没有成交量的支持,房价上涨是不可能持续的,上一轮楼市也印证了这个简单的规律。
在楼市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发出一些“似是而非”信息,以阻碍楼市下行的步伐,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剖析,有可能继续误导市场。
近期一些媒体和网友打听“山西煤老板3000亿补偿资金”对楼市的影响,由于数额高达3000亿,按2-3倍的“杆杠率”计算,可以购买“6000-9000亿”的房产,占全年销售总额25-30%,相当于“冬天里的一把火”,对楼市影响甚大。故本人进行了相关调查,并特意接触了一些山西煤老板,结论恰恰相反,“山西煤老板自身难保,推动房价从何说起”。
3000亿的数据不可信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3000亿不可信。山西省整个的产量才7亿多吨,虽然淘汰的小煤窑数量不少,但是在产量里占的比例也不是特别大。国家要把这个矿山拿回来,第一我们不会花3000亿把这些小矿山买回来,第二,这么多年的积累也没有这么多钱。
江浙投资客没有谈判主动权
由于是中央统一整治“小媒窑”,江浙投资商在和地方政府的谈判中十分被动,小煤矿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被重组的命运,在收购价格上更缺少发言权。而如此大规模的整合,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即使双方谈妥了价格(不是按市场价格,而是按政府指导价进行,有的矿折价达到50%),也未必能兑现,或者等煤矿投产赚钱后,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
钱是“凑”过来的,还有高利贷
江浙投资客投入到“小媒窑”的资金并非全部自有资金,多从亲戚、朋友、乡邻,有的还借了“高利贷”。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浙江、福建相关省市商会都曾去山西沟通,但效果并不会理想。
根据本人与一些煤老板交谈,由于收购兼并的定价上处于被动,补偿资金到位不及时,并且原始投入资金是“凑”过来的,山西煤老板损失很多,能够把“本钱收回就不错了”,没有太多的钱投入到楼市,那么“3000亿补偿资金推动楼市之说毫无根据”。
本文阅读对象:消费者、开发商、投资者、媒体及一切热心人,如需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作者为独立地产评论员、社会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