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发商“不差钱”是一种“错觉”

(2009-10-15 21:54:10)
标签:

房产

前言:应某网站邀请,本人于2009年10月15日主持了一档≪地产三人行≫的节目,主要议题是“不差钱和拐点论”。节目开始之前,央行“三季度贷币执行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的“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相继出台。为≪地产三人行≫节目提供了很多数据。兹把这档节目的主要观点,结合“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整理如下:

开发商“不差钱”是一种“错觉”开发商“不差钱”是一种“错觉” 

 

开发企业其实也“差钱”

    很多人,包括政府决策部门,都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开发企业只进不出,“不差钱”,比如1-9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3.4%,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同比增长17.7%;比如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4.8%,而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0.4%,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开发商“不差钱”。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2008年供应类指标处于历史峰值(高于2007年),故2009年供应类指标同比增长不明显;而2008年需求类指标处于历史低谷,,故2009年需求类指标同比增长十分明显,但这两类指标的增幅数据本身并没有可比性。

    如果对比2009年供应类、需求类指标的实际值,则结论大不相同,

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面积5.84亿平方米,而同期新开工面积7.32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远大于销售面积。

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7532亿元,而同期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前者只比后者多出2500亿左右,稍有富余,并非“不差钱”。

    为什么开发商企业并非想象得那么有钱呢?这可能与开发企业投资模式有关。

    万科总裁郁亮在接受股东质询时就表示,“万科采取‘量入为出’的经营模式,由于要对股东负责,不可能像恒隆(绝对大股东控股公司)那样采取低吸高抛的经营模式”,这种“挤牙膏式”经营模式在国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了回报股东,做大做强,富余的钱不可能放在银行吃利息(同样也有贬值的压力),很可能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SOHO中国因大量存款放在银行帐上而引起了股东的不满,股票价格降幅亦大于同行。

    另外,大型房企迎来了IPO潮,港交所规定“拟上市企业必须连续3年利润增加20%”,这也迫使一些拟上市企业必须快马加鞭,扩大经营模式(比如恒大、龙湖等)。

    另外,一些企业继续强调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狂赌国家会坚定不移地扶持房地产业,从而继续扩大再生产。据报道,绿城集团今年销售金额达300亿元,而同期购置土地花费达200多亿,如果按土地占投资1/3计算,那么绿城将需要400亿后继投资(当然预售制度有利于资金平衡,但如果预售不顺利,则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

 

全国房价环比增幅连续两月下降 

开发商“不差钱”是一种“错觉”   

   

在上期博文,本人提到8月份房价环比增幅首次出现下降,并提示这是市场转变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上轮调整就是从2007年8月房价环比增幅首次下降开始的。

    2009年9月,房价环比增幅不出意料地继续下降,虽然仍处在0.7%的正数区间,但上涨乏力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等大城市房价环比增幅出现了负值,而个别楼盘优惠、促销行为也间接印证了一线城市价格已经出现了触顶回落现象。

    结合以两个方的上数据,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一线城市、前期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房价已经触顶,二线城市房价还在惯性上涨过程中,从而导致整体均价仍在向上通道。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线城市房价对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对三线城市具有传导作用(不可逆的),这个时间也就是3个月左右,所以今年春节前全国房价触顶回落将不再值得惊讶!之后房价将进一步下落,消费者具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至少下落到什么程度,这有待于当时国家心态,政策的走向,现在预测为时尚早。

 

“拐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趋势的结束”

    有媒体把本人视作本轮“拐点论”代表人物,而我愿意做一个“趋势论者”,我眼中的“拐点”是“另一段趋势中的开始”。其实这几年我提过3次拐点,前2次已证明是对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这一次正在接受考验,但正在朝向正确的方面前进。

    在此要强调的是,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制造“拐点”,“拐点其实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用中国通俗的就是“有因有果”,我只是用简单的思维说出“因果关系的人”。

 

本文阅读对象:消费者、开发商、投资者、媒体及一切热心人,如需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作者为独立地产评论员、社会学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