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传统中医-唐略
传统中医-唐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16
  • 关注人气:4,4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略讲《孙真人卫生歌》3

(2013-03-13 12:10:27)
标签:

清艾轩讲记

洪范五福

箕畴

箕裘

版本

健康

分类: 中医养生要领

《卫生歌》各版本字句出入问题

    《卫生歌》有很多的版本,各种版本的字句难免有一些出入。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父母遗体已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这个箕畴五福,有的版本写成了“箕裘五福”,有的版本写成了“洪范五福”。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首先得搞明白,“箕畴”是什么意思?箕就是箕子,是纣王的叔叔。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了以后,武王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就把“洪范九畴”传授给了武王。现在我们看《尚书》,里边有一篇就叫《洪范》。洪,是大的意思;范,就是一个范围。洪范,就是一个大范围。哪个范围最大?它就是讲地理的。九畴就是九个区域。因为洪范九畴是箕子传授的,所以又叫“箕畴”。“箕畴”里讲了五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寿,所以“箕畴五福寿为最”,这是讲得通的。
    “箕畴”就是“洪范”,箕畴五福,有的地方就叫“洪范五福”。“洪范五福”也是说得通的,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的地方叫“箕裘五福”呢?
    箕裘来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冶就是冶炼金属。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铁匠的孩子肯定要学做裘,集腋成裘嘛,把一些小小的兽皮、甚至是狐腋下的毛把它缝成一件衣服;一个优秀的做弓箭人家的孩子,肯定要学作箕。箕是用竹子编成的,就是簸箕、粪箕之类,装东西的。
    铁匠要把许许多多的小废铁集中在一块,然后拼贴起来,通过捶打或熔炼的方式把它弄在一起,做成一件有用的东西。一个铁匠的孩子整天耳濡目染,看到自己的父辈收集废铁,打成一个东西。他自己虽然不会打铁,也在琢磨,于是收集一些小小的皮毛,再把这些皮毛缝在一起。虽然用的东西不一样,但在精神实质上,仍是在学自己的长辈。
    做弓的工匠,每天要把竹子或木头弄弯,做成弓背,然后再用一根弦连接两端。一个弓就做成了。做弓人家的孩子整天看见自己的父辈做弓,也会学着把一个东西弄弯,但他又没有做弓的技术,就只好做一个箕。箕的个框架也是把一个东西弄弯的,跟做弓有相似的地方。
    冶炼跟制裘都有一个拼接的过程,做弓跟做箕,都有一个弯曲的动作。小孩子从小就在这里效仿。这是第一层意思。这个意思古人已经讲出来了。比如在孔隐达给《礼记•学记》注疏的时候,就是这么讲的。
    我认为还有第二重意思,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冶练金属,你做出来的东西是最硬的,而裘是很软的。做弓,你做出来的是杀生的凶器,而箕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是农器。农器,意味着生生不息。家学是什么?家学在于使子弟的品行完整,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行当。如果局限自己的行当,那么打铁人的儿子也学打铁,光知道坚硬不知道柔软,做弓人的儿子就光知道做弓杀人,不知道种田立本,这是不行的。
    所以箕裘这个词的意思是家学,或者先祖的事业。能继承祖宗的事业就叫“克绍箕裘”。“箕裘五福寿为最”,就是说,先祖流传下来的各种美德,以寿为最。也很确切!
    但这三个版本,哪一个最贴切呢?我觉得还是“箕畴”,我就认为原本就是“箕畴五福寿为最”。
    为什么把“箕畴”写成“洪范”呢?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同义词,大家就抄成了洪范。为什么把“箕畴”写成了“箕裘”呢?是因为它们音很相近。所以,不管是近音还是近义,都有可能出现古书中的错讹。你要去深究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只不过咱们不能只局限于文字的考证。咱们要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光有这方面的基础还不行,还要开出更大的境界。不然的话,局限于语言文字,就叫“小学”,虽然很见功底,但这毕竟是小学。咱们还要开出更大的境界,这才叫“大学”。
    在这里,我也是仅仅举这么个例子。后边关于各版本《卫生歌》不一样的地方。我就不一一列举、校勘了。我们关注的不是它各个版本文字的差异,而是它的养生大道。

 

根据唐略讲座《中医养生要领:孙真人卫生歌》整理。
讲座直播yy频道:96484009。2013年讲座从3月18日起,每周一、周四晚上八点开讲。
更多内容,或更深入交流,请访问:
唐略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enrenzhiyi
清艾轩中医学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ngyixuetang
清艾轩`本草有情健康生活馆:http://bcyq.taobao.com/
新浪微博:@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