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23
(2020-09-14 14:17:23)
标签:
国学孔子文化 |
分类: 论语 |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r)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子畏于匡:指公元前496年,孔子经过匡地被匡人围困的事。
译:孔子在匡地被围,颜回后来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回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悟:儒家把单个的人看做生命大树上的叶子,这些叶子不断地生长飘落,生命大树方能枝繁叶茂。每个人的生命即是独立的又是整体的一部分,当一片叶子飘落,你可以说这个人死了,也可以说这个人没有死,因为作为叶子,他的生命不仅是叶子的物质形式,还有叶子存在的意义。虽然叶子的物质形式死了,但叶子存在的意义被新生的叶子继承了。儒家追求的就是完成叶子应该完成的使命。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死不过是生命所固有的特征,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因此该死的时候就去死就是仁德,不该死的时候去死就是违背仁德。儒家并不畏惧死亡,儒家畏惧的是自己存在的意义无法传承,故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颜回被夫子视为儿子,视为道统的传承者。夫子渐渐老去迟早要飘落,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有颜回这个传承者。夫子如果先颜回而死,颜回就应该活的更好,因为他传承着夫子的人生使命、人生意义,夫子将因颜回的活而存活。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即为自己,也为父母祖宗而活。如果他做了坏事,我们中国人就会说:“你愧对祖先,愧对父母。”我们中国的父母也在自觉地向下一辈灌输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或有人说背负祖先的责任会活的很辛苦。那只是他未曾体验过没有责任的苦难生活。没有责任就是没人需要,一个人活成了没人需要,还有比这更惨的吗?责任不是负担是充实是坚强是旺盛的生命力。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人的终极价值是仁义,人是仁义的表现,无仁义与禽兽无异。夫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意思是既然是个人就做一个“仁”,宁愿带着人的尊严死也不要活着成为禽兽。因此,没有仁义的死就如同禽兽的死,死得毫无人性,这是死的大恐怖。譬如:在“曾子换席”这个故事中曾子宁愿守礼而死也不愿无礼而活。人的生命是仁义的表现,爱惜生命就是爱惜仁义。知道人生是仁义的生,就知道了人死也应是仁义的死,故颜回说:“回何敢死?”颜回不敢死,是因为颜回不想毫无仁义的死。
附录:唐末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被朱温满门抄斩。当时,王师范宴会全族,让族人按长幼秩序坐好,对使者说:“死者人所不免,况有罪乎!予不欲使积尸长幼无序。”吃过饭后,让人自幼及长带到坑中就死。
本书目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