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学生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口”是个馊主意

(2017-05-19 07:20:56)
分类: 社会人文
      宿舍门上“打孔”,生活老师无需开门,通过“观察孔”就能看清宿舍内学生的起居情况。近日,陕西汉中中学向家长征求意见:想在学生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口”,却引发热议。“我们在宿舍里,感觉总怕被人偷窥。”有学生如此认为(澎湃新闻网5月17日)。

  学校方面时刻想知道学生们在干什么,或许是=也是出于好心,这就好比一些家长同样也无时无刻“偷窥”自己孩子隐私是一个道理。但事实上即使是发生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围绕孩子“隐私”的话题,也早就被社会所广泛不认同,原因很简单,就算是未成年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隐私权,或者说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有自己的小空间。尽管大人都是出于所谓的“一片好心”。

  同样的场景,如果置换到学校宿舍,“偷窥”学生隐私的换成老师,恐怕学生的抵触情绪会更大,毕竟孩子们对家长的防备心理相对更小。这里就要澄清一个界线,未成年人到底有没有个人的“隐私权”?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从教育专家到社会学家、甚至包括整个社会认知,恐怕都承认学生同样有自己的隐私权,这是毋庸置疑的社会常识。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本没有错,问题是要注意方法,要在关注关心学生的同时,维护学生个人的隐私权。就好比陕西这所学校,打算在学生宿舍的门上设置一个观察窗口,学生们当然极度反感,因为他们会“总感觉有人在监视”,“感觉总怕被人偷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恐怕学生和家长都不太会同意这个馊主意。

  其实学校方面完全不必如此“小家子气”式的去图方便,无非就是生活老师可以更轻松的观察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存在问题。老师敲一下学生的门,再进去看一下,这只不过多花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程序性的“麻烦”,但显然却起到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权的需要,不至于引发重演的对立和反感情绪,就教育的本质来说,能够在平时注意尊重个人人格尊严,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显然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并不仅仅只限于具体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培养良好的人文风气,在学校和老师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树立起相互尊重的人生价值观,所谓教书育人,更重要的一定是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就是一个侧面。所以,学校打算在学生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口”宿舍内学生的起居情况,绝对是一个馊主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