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餐厅提升服务质量岂能靠顾客“扫码打赏”
(2017-05-12 07:14:16)分类: 社会人文 |
餐厅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坏,当然靠顾客来评判,而真正维系餐厅品牌和口碑的,首先应该是内部严谨的、标准化的管理以及向顾客提供满意菜品和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行规。但奇怪的是这家餐厅却推出一项由顾客在服务员身上扫二维码付小费的方式不定期达到所谓“服务员勤快多了、态度好了”的效果,恐怕餐厅服务员是态度好了,消费者却并不一定买账。
也许餐厅经营者觉得这是自己的经营管理上的一大创意,而且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年轻人赶时髦的心态,想想看,在服务员衣服上扫下二维码就轻而易举的付了小费,很有意思的事,而且对消费者个人面议也仅是三五块钱的事,玩的是时尚嘛。但事实上这对服务业而言,并非长久之计;首先,在中国社会,服务行业付小费的习惯并不受大众接受,一般人们会认为各种服务费已经含在整个价格中了,并非国外一些有付小费传统文化的情况。现在改成扫二维码,事实上也就是付小费,按照一般的说法,如果给服务员付个三五元现金小费,似乎会有些难堪,但扫二维码付小费,就显然高大上一些,但本质上这仍然是付小费。
那么餐厅经营者通过顾客“扫码打赏”来实现“服务员勤快多了、态度好了”的效果,获得更多差评也就毫不奇怪。这让人想起了不久前北京有新婚礼上,伴娘采取扫二维码的方式收取红包,原本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都要凑礼金的,但这二维码一扫,结果公众一片哗然,似乎大跌眼镜,新娘婆婆也喝斥制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一件很方便也很时尚的事,但某种意义上冒犯了风俗习惯而已,大家不接受,是因为感觉不习惯、很尴尬;与此同时,年轻人或许更能接受。倒是人家结婚扫码收视收的是应该的彩礼,而餐厅扫码打赏,收的却是原本并不合理的小费。
所以餐厅经营者应该基于中国社会的传统习惯,多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多在提升菜品口味上着力,而不是在顾客多掏腰包上打主意,时下扫码付费已成消费常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出行消费的习惯,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要扫码支付本不该消费者承担的部分,服务业的种时髦的体验,恐怕不至于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