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吹来的凛冽寒风并未按照天气预报和网络喧嚣给湘北岳阳的东洞庭湖带来所谓的暴雪及“速冻模式”,人们期盼的大雪没有等到,寒风倒是将南方那让人厌烦的连绵阴雨吹得不见踪迹,难得有了上周末几个短暂的晴天。
太阳出来了,甚至连雾霾都让位于蓝天,腊月里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加之强烈的太阳照射,正是湖南人晒腊鱼腊肉的绝好季节,大街小巷都会看到随意挂晒的这些南方特色的土产,无所谓美观,也看不到媒体经常渲染的熏腊肉引发的雾霾,千百年都是这么熏出来的,湖南的天一直很蓝,直至最近专家们找到了腊肉这个最新的雾霾替罪羊,雾霾果然开始如影随形的显现在南方的天空中。
说起腊鱼腊肉,绝对是湖南湘菜食谱中可以花样百出的美味食材之一,而其中以盛产鱼虾的东洞庭湖畔的岳阳,不仅仅只是鱼米之乡,大小渔港和鱼市琳琅满目的也不仅仅只有鱼虾螃蟹等鲜活水产,更有货真价实的腊鱼行销各地,而其中过年前的岳阳渔都渔港,湖岸边渔民们晒制的铺天盖地的腊鱼更成了洞庭湖畔一道别有风味的特色风景线。
湖岸边虽然阳光明媚,但说实话,凛冽的寒风在湖边格外的刺骨,气温也几乎零度以下,而且在北方冷空气任用下,显得天干物燥,恰恰是这种天气,晾晒腊肉腊鱼不但可以保鲜,而且能够很快风干,再进入熏制程序,再然后就可以长时间保存并随时食用了。显然这种肉类保鲜方式,恰恰是基于过去历史上没有冰箱保鲜的情况下,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保鲜技术,湖南农村过去一般在过年前的腊月杀完年猪后,将吃不完的猪肉或其它鸡鸭鱼肉挂在厨房的灶台顶上,经过整个冬季柴火烟熏的作用,这样的腊肉腊鱼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变质,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就从厨房顶上取下来,可以从一年的年头吃到年尾,在过去物质贫乏的年代,这几乎成了湖南各地农村最普遍的特色。
而腊鱼,则成了盛产鱼虾的岳阳更普遍的土特产,尤其每到过年前,沿湖岸边只要有渔民的地方,或者只要有居民的地方,门前窗下甚至岸边沙滩上,都会架满晾晒的腊鱼,当然包括各个渔港鱼市,这些食材不但会被市民买回过节作重要食材,更会当成岳阳地方的土特产送给外地亲朋好友。腊鱼干鱼咸鱼之大鱼小鱼,可谓别具风味、各具特色,成为湘菜美食中最重要的食材之一。
当然岳阳的腊鱼虽然到处都有,但我所见识过的最地道的集中产地,就包括渔都、鱼巷子、六门闸等等,尤以距岳阳楼不远的渔都为盛,而这里在洞庭湖大桥建成前,原本就是与君山两岸之间最重要的古老港口,目前仍然是渔民集中弯船居住的码头,渔民当然靠水吃水,制作腊鱼也就成了很多渔民在过年前最重要的营生。这种营生同样也彰显出地方特色与浓浓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