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赵庄变成金刘寨,刘邦“带路”好招财?
(2013-07-25 23:32:55)
标签:
不愿思路好招征求意见典型杂谈 |
分类: 时评 |
大多数人只知道刘邦故里是金刘寨村,也就是现在与沛县接壤的江苏省丰县丰城西北12里的金刘寨村,确实没有人知道名不见经传的赵庄镇,虽然金刘寨村坐落在这个小镇里,似乎让县里领导们相当的郁闷,守着个汉高祖如此响当当的名人故里,在如今连神话人物孙猴子都被山西人抢了个“孙大圣故里”的年代,地方政府借发展旅游经济打造GDP政绩的创意,似乎也已经黔驴技穷,据说已经被公众厌倦透顶了的“名人故里”项目,虽然如雨后春笋一般,走错路了都能撞上一二个,但就有如江苏丰县领导一样,仍然趋之若鹜,情有独钟;此无它,惟名人效应也。
其实无非是当地政府寄希望于靠二千年前的古人刘邦穿越到今天来给黔驴技穷的领导们带路,带路当然要有个能啊得响、认得出的名称,于是乎把赵庄镇改成金刘寨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思路,按照丰县领导们的想象,这赵庄一成了金刘寨,全国的游客只怕会排队到此顶礼膜拜,打造旅游经济的蓝图也就更轻而易举了,财源滚滚的前景,就靠“金刘寨”这三个汉字了。
有时想起来也好笑,如今不仅仅有了孙大圣故里,也早就有了“西门庆故里”,当然还有四川官员打造的“文君故里、私奔胜地”,湘西与贵州疯抢的“夜郎国故地”,其想象和创意实在远远超乎了丰县这些实实在在的名人故里,只是中国历史浩如烟海,如此多如牛毛的名人,其故里虽然能通过今人一掷千金的大兴土木进行挖掘,也尽可以翻出老书添油加醋的推广,但就算领导们吹得过来,恐怕旅客们也玩不过来了。于是我们也毫不奇怪的看到诸如此类的“XX故里”,最终除了糟蹋一堆钱财,只会留下一片烂尾,当然还有领导们瞎折腾出来的GDP梦幻。
拿“刘邦故里”炒作招财能否如愿以偿我不知道,但借刘邦的名气改个地名沾光,看起来只是改个名,将赵庄镇改成金刘寨镇,似乎很容易也很简单,似乎丰县就等着改名后守株待兔收钱了,但这一早就落入俗套的创意,甚至就连当地乡镇的干部都不相信;比如新闻所说的,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热议。赵庄镇王副镇长称,赵庄显小镇形象。那么“金刘寨”就大气了吗?改名“金刘寨”声称是为更好打造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招商引资,体现当地的历史底蕴,但换个名字真能引来“金孔雀”吗?
事实上并非人们所质疑的靠刘邦名气“带路”能否达到打造旅游经济品牌的目标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改名后一系列的行政开支和民生负担等更现实的问题困扰,而且这种劳民伤财几乎是立竿见影。就象人们所谈论的,在更名的背后,一系列高额的成本也随之相伴。城镇改名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地名一改,仅办理公民二代身份证、各类户籍,就要花费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还有公章、发票、地图、信封、门牌号等等都要跟着改。除此之外,凡涉及当地名称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都要一并更改。这样的话,沾刘邦的光还只是梦想,当地政府很快就需要支付一笔巨大的行政开销来满足一个城镇名称的更换,而包括象办证换证等这些成本最终都要群众自己承担,典型的劳民伤财。
试图依赖名人效应、发古人财的发展思路,虽不能说不合逻辑,至少也是缺乏创意了,毕竟类似图腾已经几乎泛滥成灾,更多地方政府耗费重金打造出来的不过是一堆复制的古董赝品;官员们急功近利却缺乏更实际的思路,其实与其将赵庄变成金刘寨,不如立足现实把心思多放在如何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治理环境、改善民生上。其实用不着刻意打造,中国人都知道刘邦是哪里人,该去瞻仰的时候自然会去,就怕到时候去了看到的是乌烟瘴气的自然环境和急功近利的人文环境,刘邦也不愿穿越带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