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弃考哥”不惜撞母追梦,梦岂能圆?
(2013-05-21 21:17:30)
标签:
之材有梦想学子人的一生权钱交易杂谈 |
分类: 时评 |
由于开车冲撞自己的母亲,这名为追逐车手梦想而放弃高考的年轻人最终还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而真正让这件事成为社会争议和热点的恐怕绝非弃考追梦或不孝那么简单,这仅仅只是一种让人嘘唏的结果而已;人们更多的聚集于年轻人该不该坚持自己的梦想而无视更现实的高考,或者说以高考为图腾的应试教育体制到底有没有改革的必要?
在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讨论应试教育之利弊显然并不太合时宜,毕竟这个体制被公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唯一还能彰显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众所周知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体制之利弊早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即使是教育部门也一直在顺应民意不断提出各种调整措施试图进行一定的改革,但高考制度走到今天,显然仍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几乎每一个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树立的终极目标。
也正是高考成了所有学生学习之唯一目标,学业或者说分数的竞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学校对升学率的狂热追逐,无疑给所有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随着高考的临近而与日俱增。而弃考哥的过激举动,尤其是竟然开车冲撞母亲的不孝行为,在激起大多数人愤怒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评论却将矛头指向了他们内心迷茫的高考制度;比如评论内容更不乏控诉高考制度对自己的“荼毒”,抨击当下大学校园中的种种萎靡、懒散的现象。可见,弃考哥事件就有如导火索,在不断升温的高考倒数中一下子引爆了高三学子们积累已久的对高考制度的不满。
弃考哥事件成为了高考生们的发泄出口,高考制度也顺理成章成为箭靶,有压力的地方,就必然容易出现压力的发泄点,弃考哥的出现,恰恰是高考前夕的一种自然体现。但并非意味着人们真的都会学习弃考哥放弃高考,有这种胆量放弃高考去追逐自己当车手梦想的人毕竟是极少数,韩寒或许是一个,而且貌似成功了,但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特例,何况在学生时代韩寒就已经能够靠写书赚钱了,这是本质的区别。此次出现的弃考哥,说实话仿佛另类,高考之学业压力固然是一方面,但盲目的模仿韩寒弃考,自己又别无所能,当然只能是虚幻的梦想。而且当其为了达到这个梦想,甚至不惜开车冲撞自己的母亲时,其心智之不成熟也一目了然,一个连自己母亲的生命都熟视无睹的人,就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有何用呢?最终还会是一个社会害群之马。
高考制度固然有诸如此类的缺陷和问题,但就象人们所讨论的,即使反对的人,也拿不出一个更能够带来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体制,至少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环境下,任何突破现行高考制度的举措,都有可能成为黑幕横行、关系肆虐、权钱交易的体制,代替学业和分数压力的,只可能是腐败滋生。诚然,就有如弃考哥对其母亲咆哮的“高考一点用都没有,高考后就算上了大学有什么用,一个月就两三千块钱,够干什么?”,甚至过去我们也经常讨论类似的大量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出去打工的问题,放弃高考,在目前也并非稀奇之事,毕竟高考的压力以及大学的学费、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待遇,都能成为弃考的理由,这也是社会现实。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对追逐梦想的学子来说,高考仍然只可能是主流渠道,尽管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人的一生中何尝不是伴随着压力走向自己的梦想呢?
当然高考有没有必要、有多少合理性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作为弃考哥,有梦想固然可贵,但无视社会现实,无视自身现实,盲目的追寻所谓的韩寒式赛车梦,只可能是一场空,至少其冲撞母亲的一幕,足以证明其不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