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从“人文关怀”到“深度反思”,谁看得懂?

(2013-01-27 20:31:09)
标签:

根本

结局

媒体报道

下一个

演技

杂谈

分类: 时评
    最近媒体曝光出伊春市一个叫陈庆霞的人因常年上访告状被当地有关部门劳教期满后又强制安置在一所废弃的太平间里,被限制人身自由已经长达三年。2007年,陈庆霞的儿子在当地信访办去北京接人时在混乱中走失,至今下落不明,丈夫目前住在精神病院。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也将伊春有关部门推上了风口浪尖。目前,陈庆霞提5点要求,包括“要自由,自己不是犯人”。陈庆霞和当地政府仍就住所、治疗等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当地官员称自己就任时就高度重视陈庆霞问题,还称要做出深度反思。(中国广播网1月27日)

  “深度反思”?有意思的官话,因为也是同一件事,而且就在三天前,当地宣传部长还在向记者大言不惭的表功说陈庆霞被强制关在废弃太平间里三年时间是受到他们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说当地政府一直在关怀当事人,是在做好事,照讲陈家和全社会都得感谢他们才对。而说这话是是宣传部长,今天又显得表情凝重要“深度反思”的却是宣传部的上级领导,也就是区委书记,下级说他们在“人文关怀”,上级却痛心疾首的要“深度反思”,我估计地球人都看不懂了,难道他们是以唱双簧?在演绎一出电影蒙太奇?恐怕都不是,他们其实只是面对全社会的关注与质疑,从拼命的遮掩结果欲盖弥彰,再到习惯性的危机公关,赶紧开始“深度反思”了。很好的演技,三天时间就可以从“人文关怀”逆转到“深度反思”,只是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反思什么?

  向记者表示要“深度反思”的是目前伊春市政协副主席、带岭区党委书记张跃文,官员要“深度反思”,当然是好事,但此案件历时十年没有获得政府的重视,甚至愈演愈烈的迫害当事人,直到今天事件曝光,社会舆论汹涌的关口,政府主要领导才匆匆忙忙的站出来表示自己从到带岭就任时开始,就对陈庆霞的问题高度重视,并表示要“深度反思”,人们当然会疑惑,这么多年了,早不反思、晚不反思,现在事件搞大了,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了,才开始“深度反思”,其诚意首先就值得怀疑,如果没有成为社会事件,是不是还要运用劳教制度再去迫害报料的人呢?

  为什么我们仍然要质疑“深度反思”的诚意,首先是因为这件事并非刚刚发生,而是已经长达十年;拖到今天已经给当事人一家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几乎毁了一个正常的家庭,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当地政府为了彰显权力的淫威任何用劳教迫害公民。媒体调查称,陈庆霞的丈夫宋立升于2003年故意破坏非典检查站栏杆,被治安拘留15日。随后被批准劳动教养一年零九个月。陈庆霞以对其丈夫劳动教养不服为由,多次“到市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2007年,陈庆霞上访期间其儿子丢失。而之后呢,媒体报道称,陈庆霞2007年因到北京上访被当地有关部门劳动教养十八个月,获释不久后又被限制人身自由,安置到一所废弃的太平间中,迄今已经3年。她被警察24小时看管,想被接走必须经官方同意。而陈庆霞自己说,他是走着进入看守所的,目前却已经下身瘫痪。她目前向当地政府提出的五点要求中,除了要求自由外,还要求追究打她的警察的责任,并追问“谁来给自己治病”。

  儿子丢了、丈夫疯了、自己瘫了,还被关在太平间限制人身自由,书记一句“深度反思”,能解决问题吗?或者说公众更期望看到的除了“深度反思”,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善后措施,比如严惩责任人员,向受害者道歉并提供国家赔偿,继续帮助寻找丢失的孩子等等;张书记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的协调没有得到陈庆霞本人的支持和配合提问时回答:“她有抵抗情绪,她不相信政府,现在是不论你政府怎么做,她也不认为你政府是真心,认为做这些事都是虚假的”。其实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是虚假的,因为前天他们还在说自己所做所为是“人文关怀”,还没有认错,现在认错似乎有点不靠谱吧。

  但我还是期待这位张书记能真心诚意的“深度反思”,总比那位“人文关怀”的宣传部长要动听得多,张书记自己也说了,相关报道播出后,他彻夜难眠,一直在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包括他在内,真正要反思的是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荒唐的劳教制度,不经审判随意剥夺公民自由的劳教制度,才是陈庆霞家破人亡的始作俑者。

  区区小事得罪了政府,就将人家一家人劳教和迫害得惨不忍睹,难道那些当事的责任人不怕天谴吗?张跃文书记倒是也说了:你造不造福是有世人来评价,造孽是绝对不允许的,宁可不当官也不能造孽。说得确实很好听,但关键是陈庆霞一家的悲惨结局,已经被当地官员造孽了,而且长达10年时间,如果没有媒体的曝光,没有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官员会“高度重视、深度反思”吗?

  最近中央也提出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但如此有弹性的劳教制度,甚至可以随时随便将任何一个政府不喜欢的人关起来,试问如果不废除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劳教制度,那又有什么样的机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如何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呢?否则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陈庆霞,这或许才是官员真正需要“深度反思”的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