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注江豚,有行动就有希望

标签:
江豚洞庭湖杂谈 |
分类: 记事 |
今天是第三个国际淡水豚日。岳阳楼景区瞻岳门前,由岳阳市政府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及岳阳渔政、教育部门、市江豚保护协会等联合承办的这一纪念活动中,100名小学生手捧江豚油彩画现场展出。上午10时,湖南省岳阳市政府副市长宋爱华宣布洞庭湖江豚科学调查启动。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的60多名科研工作者正式开始对洞庭湖、鄱阳湖、长江,展开为期60天的江豚科学调查。岳阳近2000名志愿者隆重参与了系列纪念活动。
今年来,湖南日报岳阳记者站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岳阳市教育局、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相继合作开展了中小学生保护江豚有奖征文和江豚保护油彩画展。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岳阳赠送了江豚巡逻艇。该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Peter先生在接受学生代表刘雨濛赠送的江豚木版画后欣喜表示,有如此多江豚保护志愿者加入,洞庭湖江豚保护前景乐观;感谢湖南省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让我们共同推动江豚升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争取社会各界更多支持。该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表示,各级民间环保组织要发挥自身影响力,监督与推动有关政策落实,共同保护江豚及生态。
为什么说洞庭湖江豚保护前景乐观?众所周知,今年入春以来,洞庭湖及长江流域一度出现了江豚密集死亡的事件,无独有偶,洞庭湖禁渔期过后,尤其是国庆节前后一段时间,湖区出现了触目惊心的电打鱼、壕坝、网围、布围、迷魂阵、滚钩等灭绝式滥捕滥捞铺天盖地,甚至再次出现江豚死亡事件,其生存环境呈现更加险恶的状况。人们有理由强烈质疑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缺位甚至利益勾结和纵容。而民间环保人士心急如焚之大声疾呼,加之实实在在的洞庭湖灭绝式捕捞严峻现实,难道还不能警醒原本麻木不仁的神经吗?10月19日,岳阳市领导亲自下洞庭红旗湖暗访,目击了非法捕捞真相,并肯定了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作为民间组织的各种工作和努力。与此同时,湖南省政府近日决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江豚保护。建立江豚救护应急预案,统一管理和救护江豚;将洞庭湖水域生态环境和江豚等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人为造成江豚等死亡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创造条件将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区升格为省级保护区。
我曾经说过,洞庭湖灭绝式滥捕滥捞竭泽而渔的背后,是公权力的缺位,是政府的失职。而只有公权力的强力介入,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日益恶劣的江豚生存环境,才有可能朝向创造绿色GDP的目标。而目前政府部门一系列的跟进举措,显然呼应了整个社会对环境生态改善、对江豚保护、对洞庭湖及至长江生态的强烈关注,并着力打造出一个由政府牵头、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如果能由此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之路,这不蒂于一件利国利民、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我们也看到,从县到市到省级政府一系列的决心和举措,尽管后续效果有待观察,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从民间组织到政府部门的态度,有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了一致的目标,就有了共同的行动,保护江豚、保护洞庭湖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有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