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帝国良民
帝国良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92
  • 关注人气:66,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拍卖43辆超编公车成交39万也算公车改革?

(2012-07-14 00:50: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据郑州日报报道,近日,河南中牟县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开拍卖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实现国资增值53.2%。据悉,拍卖当天,竞买过程全程录像并拍照,县纪委、县国资局全程监督,确保整个拍卖过程的阳光透明。

  说实话,我一直担心这则新闻报导中,成交额少写了一个零,亦或是假新闻之类;不过仔细百度了一把,好象中牟县也认账了,确实是拍卖43辆超编公车成交39万,也就是访美平均每辆公车的拍卖价在9000元左右,试想这拍卖的是汽车,可不是三轮或摩托之类,想必这价钱跟卖废铁破烂也差不了太多了吧。倒是奇怪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声称这是“为进一步深化公车治理成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明显相当骄傲的宣示这次拍卖“实现国资增值53.2%”,我就在想,难道这43辆超编的公车原值仅仅只有六千多元人民币不成?显然好象与公众的常识有太大差距,这样的公车治理成果,反而受到几乎绝大多数公众的质疑,这又算什么一种成果呢?人们有理由猜测,这种明显败家的公车拍卖,是不是再次让公车改革变异成了腐败的工具。

  耐人寻味的是我们看到报导说, 6月27日一天收齐了所有拍卖车辆,6月28日、29日进行了两天的车辆预展,由拍卖公司员工接受竞买人的咨询,共有40余名竞买人办理了竞买手续------。也就是说一共43辆公车拍卖,正好也只有40余名竞买人办理了竞买手续,这不是很奚巧的事吗?既然是公开拍卖,那应该是所有人有公开参与的资格,莫非这次又只是少数知道拍卖内幕消息的人获取了参与竞拍的资格?人们有理由要求中牟县对整个拍卖过程以及参与竞拍的人进行解释和曝光,不然只会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深化公车改革”演绎成负面的新闻。

  为什么这则新闻会引发公众巨大的关注和质疑,恐怕是基于过去几年来饱受诟病的公车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甚至愈演愈烈,三公消费并没有获得群众满意的下降,尤其是公车改革,改来改去,仍然公车泛滥,公车私用、超标配置屡禁不绝,群众几乎丧失了信心。一些地区打着公车改革的旗号或幌子,将实物或工资补贴变相成了给领导提高待遇,动辄每月增加数千元补贴,却很少看到真正有领导坐公交或骑单车上下班的。显然,在腐败者的眼里,就连反腐败措施都可以成为他们腐败的工具,真可谓是贪得无厌,登峰造极。

  所以当媒体中又出现所谓拍卖43辆超编公车成交39万,竟然也成了当地政府口里的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了公车改革,简直是黑色幽默一般的冷笑话。这些被拍卖的超编公车到底是些什么车、被什么人买了,我们很想知道拍卖43辆超编公车成交39万元是如何实现国资增值53.2%的,这实在很奇怪,中牟县方面似乎还欠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