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一日一元捐”变味索捐,关慈善鸟事!

(2011-09-01 21:33: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不少人都愿意解囊相助。但是最近,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位张老师给央广新闻热线打来电话,他说从去年开始,“捐款”竟然成了工资单里的固定一项,这让他不解又不愿。作为乡村公办教师,张老师说,一个月的工资几百块,具体到个位数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可从去年(2010年)开始,每个月都莫名少了几十块,一打听才知道,都由学校统一收去参加捐款了。张老师说扣款叫“一日一元捐”,一天一块钱,一年就是365块,但是去年的话又提高到400块,在长沙县所有的中小学中这样收取。

    显然所谓的“一日一元捐”属于强制性扣款,因为它并不需要经过工资所有人的同意,当然这也就是典型的“被捐款”了;而据记者的调查,长沙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他们自己也都参加了这个“一天一元捐”,在长沙县,所有捐款、公益事业都由民政局下属的“长沙县慈善会”负责,对于“一天一元捐”,慈善会的工作人员首先肯定了它目前的强制性。工作人员并称,04年的时候就有了。政府从去年才开始下了一个文,每天一块钱,365天,干脆提倡我们捐400,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还有教师,都是行文让他们来捐。看来,被迫捐款的,不止有在校教师,公职人员甚至普通工人都在要求之列。工作人员说,捐款的目的就是帮扶贫困。而工作人员所说到的这份文件,是由湖南长沙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的通知》,通知中写道“各级各部门要把‘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要组织干部、发动群众、完成任务。”长沙县慈善会会长彭三明也解释了这份捐款的意义。

    又见所谓的政治任务,好熟悉的腔调,一句政治任务,就可以把一项好端端的公益事业演绎成强制索捐的“被慈善”,或许这是属于好心办坏事,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明显的侵犯公民个人权益的基础上、以慈善的名义做伪慈善呢?试问如果强制式慈善活动如果建立在部分人并不认可的基础上,甚至俨然已成为当地群众一种无法逃避的经济负担,这无论对于公众,还是对于慈善事业,无疑都可能造成极大地伤害。尤其在目前公众对官办的慈善事业曝光出越来越多的腐败黑幕后,这种强制性“被捐款”更容易让群众产生内心的反感和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一句所谓的“当政治任务来抓”,则更凸显出一种以行政权力的高压手段来推行所谓公益事业的行政恶习。

    令人啼笑皆非且耐人寻味的是长沙县慈善会会长彭三明的一席话:全国号召,省里号召,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还有居民,一起来献爱心。你们老师,按道理觉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最高的,也是扶贫帮困的先锋,走在前面,不在乎这三四百块钱吧。

    这个愚蠢的狗屁官员竟然以献爱心的幌子来讽刺对强制捐款提出质疑的老师,试问哪条规定说过老师就应该是他认定的“觉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最高的,也是扶贫帮困的先锋”?那是不说也可以说工资待遇更高的官员们更应该思想境界高、更应该是扶贫帮困先锋,是不是官员应该每月捐出全部工资来献爱心呢?这岂不是起个带头作用吗?说什么“老师应该走在前面,不应该在乎三四百块钱”,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乡镇老师不到千元的月收入,每年扣400元,如果是他们自愿捐款也罢,被强制捐款,至少心里会反感,能不在乎?就算有钱,这强制人家“被捐款”,也会伤害到正常的慈善愿望,这本身就不符合慈善的本来意义。毫无疑问,如此强迫式的伪慈善是不可能走远的,甚至与慈善的初衷背道而驰。

    将慈善募捐变异成摊派,甚至变成强制式行政措施,不论其出于何种良好目的,都与慈善事业的自愿性基本原则格格不入,何况时下公众普遍诟病的官办慈善活动存在诸多过程用途不透明、内部管理混乱甚至腐败丛生,这种强制群众向公办慈善机构捐款更显得不道德,政府索捐的时候趾高气扬大张旗鼓,怎么使用这些钱却似乎从来云遮雾罩、不知所踪;按长沙县官员的说词“一日捐”用到了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促居、慈善活动等等,恐怕很少有人能感觉到,倒是无数的人天天在感受着现实的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那强制弄这些令群众反感的“一日一元捐”又有何意义呢?近期公众对慈善事业不住地“穷追猛打”,其实也就是为了让充斥在慈善事业上的弊病赶紧消失,当然也包括长沙县这种强制性索捐行为。

    所以在当前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对国内慈善信息公开情况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对其公信力丧失信心的形势下,这种行政强迫式的慈善实属“伪慈善”,只可能极大地伤害慈善事业,挫伤群众对慈善机构的信心,这种伪慈善又能走多远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