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浒》中的潘金莲。(资料图)
有网络媒体报道说,新版电视剧《水浒》中,“四大淫妇”都改头换面,为了追求真爱;她们逃不掉死亡的结局,但不再血腥,甚至有点唯美。如此“洗白”,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力挺派认为:“为反抗封建桎梏的女子平反,是好事!”拍砖派则觉得:“将荡妇改成‘圣女’,有悖原著精神!”。新版《水浒》很多情节设置与原著是有所出入的,比如说拔高宋江,黑了武松,洗白“千古淫妇”。其中,洗白“千古淫妇”之举,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念冲击。根据网上尚未截止的“新水浒传‘洗白’潘金莲,挺还是倒”的调查,目前,反对者是支持者的两倍。
给潘金莲等同志平反,似乎很给力,很能刺激人们的传统淫妇记忆,导演们这一创意,无疑会引起争议,当然作为商业剧的炒作效果显著,《水浒》本来就是虚构的古典名著嘛,我倒不觉得一部纯粹的娱乐片,好象与什么淫妇们“反抗封建桎梏”平反有太大关系,与政治形态扯上边就不是纯粹的娱乐片了。估计导演和制片们也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他们更感兴趣的倒不如说是篡改原著的轰动效应和票房收视等商业效果,除此之外他们或许还对被古人贴上所谓淫妇标签的潘金莲们充满了潜规则的欲望和性冲动。网友们从政治道德的高度、从维护原著内容的坚持而投入面红耳赤的争论,或许真的多余,高兴的是正准备数钱的导演和制片商们。
不过我们闲来无事也可以探讨探讨;大家都在争论潘金莲等淫妇们该被“洗白”平反吗?很搞笑,导演的手法似乎与某些追求地方GDP政绩的官员如出一辙,去年不是有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打造旅游经济而推出什么“西门庆故里”、“潘金莲故里”吗?搞得两个虚构的原著坏种偷天换日后成了英模人物或革命烈士一般,倍受宠爱,礼遇有加。导演与官员的创意可谓异曲同工、如出一辙。重新为奸夫淫妇们量身定做、改头换面,不过都是冲着她们在中国人心中如雷贯耳的名气,臭名远扬也算名气嘛,芙蓉姐姐、凤姐也出名了,这就当今社会的无形资产、就是财富象征,当然导演们翻拍古典名著,从商业炒作的角度考虑,当然要与时俱进,淫妇变圣女自然成了不二的选择。
至于有支持者自作多情的认定导演“洗白”潘金莲的创意是重新定位为“反抗封建桎梏”,那还真的是抬举导演们的政治意识了;试想潘金莲同志勾引小叔子武松不成,又背着老公武大郎偷人,与西门大官人鬼混,造成武松成了杀人犯,好象也不能完全扯上什么“反抗封建桎梏”吧?潘金莲的行为如果放在今天的社会,她与西门大官人这种权贵子弟发展婚外情,既违反现代的婚姻法,也不能完全说是追求爱情或追求婚姻自由,更不能仅仅理解成追求性爱,或许按现在的话讲仍然是背叛婚姻,并依附于富二代甘做二奶,靠权势谋取利益,好象与神马爱情自由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今天那些傍大款的出墙女人都算得上“反抗封建桎梏”了,而那些被老婆戴了绿帽子的男人岂不都成了桎梏婚姻自由、压迫妇女的武大郎?那些富二代、那些霸占别人老婆的官员大款岂不都成了与潘金莲同志一起追求婚姻自由的西门庆了?很搞笑的结论,如果硬要这么说,那倒还不如说原著对潘金莲等四大淫妇的定位放到今天仍然是符合婚姻道德的,或者说潘金莲同志就是个淫妇。没有神马好深入探讨的。如果较真从道德上来讲,给淫妇潘金莲“洗白”平反,那今天的二奶小三们都得平反。
所以我说新《水浒》“洗白”四大淫妇很有点意思,仅仅只是导演们按照自身生活的体验来定位古典文学中的奸夫淫妇们,既然地方政府也曾经在大力打造“西门庆故里”、“潘金莲故里”,可见“英雄”所见略同,淫妇们早平反了。网民们不过是无聊的做些无“鸡”之谈,争来论去不过是为新《水浒》这部电视剧炒作推波助澜,反正现在社会世风日下,谁教育谁都说不清楚,而原著还是原著,不断被篡改的影视剧我们权且仅当娱乐片消遣消遣得了,顺便还能看看导演刻意安排的有裸有脱的养眼美女,过过干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