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郑州11月18日电本月17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柿园水厂管道爆裂,造成郑州西南部80万人用水受到影响。负责管网维修的部门称,17日晚7点30分左右,主干管爆裂的漏点已经找到,目前仍在修复中。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爆裂管道破裂长度达9米,直径800毫米。且此次爆裂的管道已服役30年,老化严重。再加上管道埋得较深,上方桥身占压管道,大量重载车辆长期碾压,最终造成管道破裂。同时,气温下降,铁质管道与泥土、水温度相差过大,是造成管道破裂的另一原因。该负责人说,目前,大部分居民区低楼层供水已经恢复了正常,全部供水恢复要到19日晚上8点钟左右。对于尚未供水的居民区,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仍调用消防车进行供水,供水车从早上6点直至晚上10点半持续性供水,居民生活现已趋于正常。
城市自来水管出现爆裂其实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虽谈不上司空见惯,但绝对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几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常生活的因自来水管网损害带来的停水经历。但同时也几乎绝大多数人事故停水都是因为各种市政工程施工不当或缺乏部门间协调和规划而产生,也就是说纯属施工管理不善造成。但这次郑州自来水管网爆裂不仅相当之严重,已经影响到了80多万市民的生活用水,更令人不可思议甚至匪夷所思的是,郑州的管网在近7年中,已经爆裂了10次,而且几乎都是正常状态下在地底下自行爆裂漏水,并非因为人为的施工不当引发,这就值得人们追问一句了,那就是作为市民最重要的民生设施,7年自己爆裂了10次,是不是也太不正常了?到底是当年规划设计不合理还是施工中有偷工减料等行为呢?如果是前者,则属于目光短浅,属于后者,则已经涉及渎职违法了,总之应该需要有人认真反思了。
我们也看到,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爆裂的管道已服役30年,老化严重。再加上管道埋得较深,上方桥身占压管道,大量重载车辆长期碾压,最终造成管道破裂。同时,气温下降,铁质管道与泥土、水温度相差过大,是造成管道破裂的另一原因。其实这种解释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不值得一驳,甚至有点牵强。首先所谓“已经服役30年,老化严重”,难道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设施,而且是埋在地下的管网,当年设计寿命才30年?事实上7年前就已经开始陆续爆裂了,也就是说只用了23年时间,往往我们经常听到市政工程施工比如房子、桥梁等等,口号都声称“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如今都说天价的房子寿命却越来越短,难不成30年前郑州市政工程就已经开始设计铺设出短命的自来水管网了吗?其次说“管道埋得较深,上方桥身占压管道,大量重载车辆长期碾压,最终造成管道破裂”,似乎是直接原因,但这何尝不更是自来水设计施工管理部门早就应该想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呢?为什么施工中不避开或采取更可靠的方法?毕竟全世界的城市都拥有四通八达的地下自来水管网,相信技术上规避这种隐患并非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对民生工程的质量没有起码的责任心的问题吧?至于说“气温下降,铁质管道与泥土、水温度相差过大,是造成管道破裂的另一原因”则就更可笑了,“铁管与泥土水温相差过大”这句话,千万不要让居住在东北西北更冷的地方的人听到了,俄罗斯、北欧、美国的阿拉斯加等地区岂不是泥土与水温相差更大?也没听说过哈尔滨市的自来水管网7年爆裂10次呢?弄不好有些管网或许还是日俄时期修建的吧,这理由也太牵强了,根本就站不住脚的理由。
所以看到郑州有关方面声称“主干管爆裂的漏点已经找到,目前仍在修复中”,我感觉这还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施工方式,其实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漏点。所以这次可以很快修复一个巨大的爆裂漏洞,下次呢?下一次会又在哪个位置又突然爆裂呢?如果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爆裂,80万市民岂不是更会怨声载道?难道当地政府还准备再紧急调动消防车满大街约市民送水?难道也让市民们提着水爬高楼?所以新闻报道说郑州西区市民最火的话题是“你家停水没有”,本身对郑州市政工程来是一个笑话,更是一种讽刺。
其实岂止是自来水管网的问题,很多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建造上存在诸多缺乏远见卓识、或者是敷衍了事的不负责作者心态,甚至还存在诸多偷工减料的违法内幕,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号称大城市的地方,一下大雨就会出现市区内涝积水,新修的漂亮豪华的高楼大厦下面却是简陋的下水道系统,这似乎成了通病,整个城市几乎就是一个红漆马桶,外表光鲜,官员将表面的东西当成显而易见的政绩沾沾自喜,而一但出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要不就是排水不畅的内涝,要么就是自来水管网爆裂,时不时严重影响基本的民生,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得不偿失。人家英国人、欧洲人国家数百年前修建的下水道系统、自来水管网都能使用,英国的下水道系统甚至能成为全世界人参观的旅游景点,不得不让人感叹和佩服。我们的官员似乎在对待重要的民生工程上就缺乏这种精神,也缺乏远见卓识。
所以我看郑州市也好,其它城市也好,应该认真看待这种7年爆裂10次的自来水管网事件,认真反思并寻找真正的漏点,民生问题无小事,否则这脆弱的管网就会象一根根不定时的炸弹,不定哪一天又爆裂了,真正的漏点绝不在管网本身上,体现的是官员有没有以人为本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