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状元符”“祈福笔”畅销是迷信吗?

(2010-06-07 23:36: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今天国人瞩目的高考开考了,看了新华网今天两篇有关高考的新闻报导很有趣,一篇说的是昨天在孔庙、国子监还能看到不少考生和家长的身影。举家前来不一定是临时“抱佛脚”,可讨个好彩头是肯定的,家长为此也舍得花钱,100至180元状元符很畅销,甚至不花个四五百元绝对出不了门。一对东北夫妇甚至专程进京抢上孔子头炷香,为孩子祈福。而且据了解,高考前一周,甚至一个月内来孔庙和国子监祭拜、祈福的人流量激增,其中大多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据导游介绍,高考前来孔庙、国子监祈福的考生很多,不仅有北京的,外地的学生或家长也都来祈求考试好运。另一篇同样说的是早在几天前,宿迁市区马陵中学校门附近的一家文具店就把“孔庙祈福笔”摆在店中最显眼的位置,在包装上印了“逢考必胜”、“黄道吉日”、“平步青云”几个字后,一款“孔庙祈福笔”因号称“考试必备”,受到部分考生热捧。6日,记者在(江苏)宿迁市区采访时了解到,“孔庙祈福笔”在高考生中掀起一股抢购热潮。

 

         关于高考的学生和家长热衷于在考试前购买“状元符”“祈福笔”,或直接去教育鼻祖孔子庙参拜祈福,我们先不论学生和家长出于什么目的或心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聪明的商家在中国人最重要的考试中发现了商机,人们称之为“祈福经济”,商家言利,既然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和需求,其价钱也当然不会便宜,相对于家长们一掷千金十数年来供养子女含辛茹苦的寒窗苦读,这最后关头花钱讨个好彩头也实在算不了什么。关于商家,我就不说什么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

        作为一个建国几十年来教育和宣传都围绕唯物论的中国,我想这所谓的“状元符”“祈福笔”畅销,一方面是说明了其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绝对很容易让人想到“迷信”二字,有老师觉得这是迷信,也的媒体也在报道中倾向于迷信意识;新华网的报道就称,有老师为此忠告高考学生别迷信。这话表面上当然没有错,靠一个状元符、一支祈福笔就能顺利拿下高考,傻子也不会相信,商家即使将这些“迷信”色彩的物品说破了天、说得神乎其神,恐怕也不会真的多少学生和家长会将高考成绩寄托于斯,其结果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但事实上这门生意很热闹也很畅销,足以说明其市场背景之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迷信”的成分其实是最小的,更多的原因是出于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对自己高考前的心理调节和放松,就有如政府在调到里与和尚一起敲钟来祈祷世界和平一样,与迷信无关,毕竟钟敲得再响,全世界仍然天天充满了战争与杀戮,不过表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所以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前购买“状元符”“祈福笔”,同样主要想表达一种期盼和愿望,试想一个毫无准备、成绩稀烂的考生纵然买一堆“状元符”“祈福笔”,也绝对是徒然,套用那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改一下,就是“状元符”、“祈福笔”也只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尽管商家将祈福商品包装背面印着“某文具携手山东曲阜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于孔庙举行盛大考试笔祈福大典”等文字,并标示此笔为“考试必备”,特别适合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等重大考试,甚至孔调到的导游也声称有多少多少学生因此考上北大清华之类,但这一切不过是生意的喧嚣,而事实上花大价钱购买的心里更清楚, 比如高中生小刘在爷爷、奶奶和妈妈的陪同下,请了“金榜题名”和“独占鳌头”的状元符,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拜过孔子之后挂在国子监里。“我也不是全靠这些来考试,就是想讨个好彩头。”小刘说,下午回家看场国安的比赛再放松一下,然后就等着参加考试了。小刘的爷爷说,孙子来国子监并非是临时“抱佛脚”,“今天再复习也没有意义,带他来也是出来放松放松。”在孔庙大成殿里,考生家长林先生手腕上拴着一个祈福包,正虔诚地对着孔子灵位祭拜。林先生的儿子今年高考,“上班没时间,终于抽个周末过来求个福气。当然不能全信,图个吉利吧。”林先生说。对于“祈福笔”,学生老师都有话说。高三学生小张告诉记者,给同样的笔选择的话,他会选择购买“祈福笔”,因为“祈福笔”给人一种很喜庆的感觉,能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一位高三老师则表示,考试靠的是知识积累,不要想着一支笔产生奇迹,“孔庙祈福”的心理暗示如果过度,就沦为迷信了。老师的担心自然有其老师的道理,毕竟老师更希望自己的学生将高考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上,但说实话,中国的孩子学习太辛苦、太累了,生理和心理之累、之紧张恐怕举世无双,在我看来,除了努力学习,中国的孩子太需要在心理层面进行一些调整和放松了,或许在高考前购买“状元符”“祈福笔”,或去什么有意义的庙里活动活动,这与考前休息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的方法,完全不必与所谓的迷信联系起来。

        今天是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天,基于中国人才选拔的应试教育制度,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莘莘学子之十二年寒窗的结果似乎在此一举,一考定终生的价值判断,令学生紧张,恐怕家长更紧张。应试教育固然存在诸多扼杀学生创造力和活力的体制性弊端,虽然不能说高考是决定或判断谁是真正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其作为目前唯一至少能达到基本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恐怕若干年之内都还将成为中国千百万莘莘学子的人生必经之路;基于由此带来的学生巨大的高考心理压力,我认为,“状元符”“祈福笔”的畅销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可怜的中国学子们应该还要有更多的心理放松和减压方式,让我们大家来一起为高考的孩子们祈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