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后市难料,股民“以我为主”
(2010-02-01 02:34:58)
标签:
港股恒指港股名博专家判断后市散户以我为主新股股票 |
港股1月的表现可谓是“先扬后抑”,在第一周短暂见顶后,随即由高位回落至上周五(29日)。期间恒指低见19916点,跌幅超过12%。统计全月,恒指累跌8%或者1750点,没能在2010年迎来“开门红”。
展望后市,“专家们”众说纷纭,新浪的“港股名博”焦点图每天看空和看多的“名博”几乎平分秋色。其实目前判断港股短期走势,许多参考因素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根本无法准确预言。例如以走势而言,大市跌了近2000点后已初步呈现超卖,期间想借消息反弹,如果能反弹至21000点后市就能靠稳,但是到了20619点就截然而止。其后两度下试20000点,虽然最后险守这一心理大关,但是反应大市上升乏力,下跌风险却在累积,下周仍有可能继续试探支持位。
相反,如果观察反映港股前景的“牛熊证”市场,在强制收回机制下,跌破20000点后已有多支牛证被收回,现在牛证的“街货量”已较1月初大幅减少。在“大举杀牛”后,市场气氛已经一边倒,再加上牛熊证的收回价已经和现价非常接近,这就说明短期市场出现了见底现象,随时可能出现反弹。
再从宏观看机构动作,由于忧虑热钱流出和中央调控力度加大,基金1月下旬不断减持,除了抛售前期升幅较大的个股(如腾讯),后期甚至波及到较为强势的内需股(如霸王,春天百货),最后连最有实力的一部分机构也选择审慎减持:市场如此恐慌,港股是否进入了单边市呢?但是经济前景依然乐观,基本面又有支持,是否说明港股下跌已经进入了尾声呢——“横看成岭纵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在下认为目前展望港股后市犹如雾里看花,“名家们”轻下判断只能是越说越糊涂。
在这种情况,个人认为普通投资者与其轻信机构导致迷失方向,不如根据自己过去的炒股经验和对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以我为主”,再展开相关部署。就港股而言,短期能否回稳大家至少可以留意三个因素:
首先是货币政策能否渐趋明朗。月初港股上涨源于中央保证“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其后下跌始于中央收紧流动性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可见港股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政策市”(见《短期政策不明,投资者宜观望》一文)。如果货币政策稳定下来,例如加息预期兑现,市场在消化利空后极有可能借3、4月份的业绩潮时扭转目前的颓势。
二是通胀是否确实加剧。内地之前公布12月的CPI增速高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忧虑中央加大调控力度。如果1月份数据有所缓和则可减低市场恐慌情绪,从而稳定恒指。个人认为祖国经济在增长接近10%的情况下,CPI仅仅增长1.9%就轻言资产泡沫未免为时过早,而且产能过剩以及股市和楼市都将遏制通胀继续升温,所以我相信中央不会轻易出手。
三是会否有利好政策出台。例如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的“个人海外投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具体政策出台,都会刺激港股反弹。
另外在投资策略上,在市场短期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大家一是要以稳为主,不要轻易入市抄底(见《港股以稳为主,南戈壁易观望》一文);二是注重资产配置,避免错过长期牛市(见《港股转型加剧波动》一文);三是可以留意防守性较高的个股,以降低风险。
最后谈谈大家一向关心的新股市场。南戈壁(1878.HK)上市后裂口低开,跌幅超过招股价11%;备受关注的美克国际(1878.HK)的暗盘价也低于招股价3.49%,两者均被笔者言中。唯有俄铝(0486.HK)跌幅也超过10%,未有如预料中强势——但是个人认为该股现在仍处于非常时期,一是每手买卖需要超过20万港元,将大量散户拒之门外;二是作为首家来港的俄国企业,大家对其了解非常有限。我相信稍后该股将拆细每手股数,散户得以参与其中之余,市场也会逐渐认识其良好的基本面并意识该股非同一般的政经地位,从而得到重新估值,所以我依然维持对其长期看好的观点(见《俄铝联合大孖沙》一文)。
虽然新股表现普遍不尽人意,但目前仍有国际煤机(1683.HK)和珠江钢管(1938.HK)正在招股。在下粗略分析其招股书后认为二者均是优质股:前者市场地位足以和三一国际(0631.HK)相提并论,但预测PE仅在20倍左右,低于三一国际的23.8倍;珠江钢管2010年的预测PE更只有10倍左右,获得惠理(0806.HK)入股4000万美元。如果二者选其一,参考去年三一国际上市后曾飙升超过100%,首选国际煤机;资金充足的投资者可以同时考虑珠江钢管——但是鉴于目前港股市场“见风就是雨”,大家投机之余,切记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