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弥漫在企业中的“厄尔尼诺”

(2010-12-22 08:05:17)
标签:

厄尔尼诺

管理

营销

用人

客户

转型

授权

分权

集权

需求

财经

《转型:中国企业未来十年管理新航向系列专稿》之四十三

弥漫在企业中的“厄尔尼诺”

 http://s6/middle/60f144b7g97ee77b460b5&690

澳大利亚人现在有点无所适从,因为处于南半球的他们,竟然和北半球的美国人一样,过一个“冬日的圣诞节”,面对夏日飞雪,他们多少还不太适应。气象学家告诉他们,这是厄尔尼诺效应。

 

其实,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企业中的“厄尔尼诺”效应早已经开始弥漫。刚开始创业就已经未老先衰,销售额才有突破官僚系统就开始颐指气使,市场还未完全立足就开始讨论论功行赏,这些都是对于企业而言错位、失调和异常的“厄尔尼诺”效应。当企业中的资源配置出现错位之时,不要说效率低下,就连产出也受连累,内耗大大提升,浪费会成为必然,所有的行为都在指向一个问题:异常。

 

在第一领导力中心看来,中小企业常见的“厄尔尼诺”效应有以下3种,涉及到企业中的各个层面,而如果能解决这三大类问题,至少可以将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的资源配置会重新归位,达成资源配置最大化的目的。

 

http://s10/middle/60f144b7g97ee790c15a9&690



一、用人的“厄尔尼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总会被对方的不领情所打击。

 

举个例子,优秀员工就该提拔为管理者吗?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看来实在多余,因为不提拔为管理者怎么能体现公司对他的认可和重视呢?但如果我说,不是所有的优秀员工都愿意成为管理者,你相信吗?

 

其实,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优秀员工未必就适合做管理者。做好自己,绝不等于做好团队;让自己的行为优秀,不等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况且,对于优秀员工而言的个人执行能力,在成为管理者之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阻碍:因为个人能力太强,所以看到下属做不好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亲自动手做,这样可以短期提升效率,但既挫败了这位下属的积极性,增强受挫感,又可能导致员工与管理者的对立:你这么能耐,干脆你自己做部门所有的事得了,还要我们干什么?

 

所以,当这位优秀员工不愿意做管理者,或者说不适合做管理者的时候,领导要谨慎,不要认为制造用人的“厄尔尼诺”,那样不仅会造成当事人的被动和无助,还会带来部门成员的连锁反应,这类一厢情愿总会以失败而告终。


http://s8/middle/60f144b7g7597d9043f87&690
 

二、营销的“厄尔尼诺”:客户绝不会为你的产品买单,而只会为他的需求买单。

 

我的产品这么好,客户一定喜欢!这话听起来会让你觉得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无论你产品多么的好,都是从“自我”出发,“自我”往往不会把客户放在眼里,一旦你不能将客户“放在眼里”,业绩从何谈起?

 

可企业偏偏是喜欢推销自己的产品。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就像“儿子总看的自己的好”一样,怎么看怎么喜欢,至于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而买单,如何买单等等这些问题,就鲜有人问津,仿佛企业的使命就是生产出若干产品,然后客户一定会来买。如果销售这么容易,那企业的持续增长就一定不是问题,但不行的是,这样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要提醒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是:如果你不是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压根就不用为销售操心的企业,干脆先学会给客户“当孙子”,先老老实实了解清楚客户需求再说,如果没有需求,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无从谈起了。

 

甭指望客户会帮助你成为世界500强,也别指责客户经常“朝三暮四”。其实客户无非是在不断的寻觅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上帝赋予客户的“神圣职权”,也正是因为这个权利,使得市场竞争成为现实,才使得那些根本没机会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有了更多上升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http://s14/middle/60f144b7g97ee7c72f68d&690



 

三、管理的“厄尔尼诺”:该授权的授权,该分权的分权,该集权的集权,做管理不是拍脑袋、想当然,而是要对结果负责的高度理性行为。

 

授权和分权有什么区别?相信很多管理者是把这两个词同等对待的,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授权是接到上级的命令,在某些事情内按照某种原则行事,执行的价值大于实际造作;分权则是将公司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外包给你,你对所有的结果负责,

 

集权就比较简单了。集权的唯一好处是,可以高效、快速的处理问题,但“暴君对暴民”的逻辑也会随时起作用的,员工在执行层面会有很大提升,但在一些涉及到战略、营销的企业会面临员工参与度低的尴尬场景,一旦大家都成为机器,最大的可能就是:员工的某些工作部分会外包给机器,而自己擅长的领域会有所变化。

 

如果靠直接感觉判断用人,不去理会是否适合,该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最后会落得管理上的“厄尔尼诺”效应。再加上如果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授权,不知道什么时候分权,不知道什么时候集权,问题就大了,就变成公司管理中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得靠改革、转型与系统提升来改变了。

 

你的企业存在“厄尔尼诺”效应吗?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