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放映室#136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义篇

(2018-04-13 15:45:28)
分类: 影视
话说江湖行事,义字当头,自古就是不二的法则;然而昔日刘关张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千古佳话,却告诉我们“义”在人们心中所占的份量。 “义”,是危难时刻里的挺身而出、扶危助困,是风雨飘摇中的肝胆相照、兄弟情深,是天下苍生面前挡风遮雨的铜墙铁壁——这种种“义”的内涵,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人生追求。
中华文明浩浩荡荡,每一个篇章中都有义薄云天的华彩篇章。正是由于这些洋溢着情义、仁义、正义之气的篇章的存在,才令我们的民族文化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荡气回肠。电影外的我们,在今天,有没有依然坚守着“义”的阵地呢?
第十八回:心存戚戚我本善良 侠骨铮铮义无反顾
“义”字的繁体,从“我”从“羊”。“我”就是自己,而“羊”含有善祥的意思。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义字本身就包含了善良。的确,很多让我们血脉贲张的江湖义举,其实都基于善良的天性。然而,在江湖中,善良却是一种冒险;同时,也正是这一善一恶的激烈碰撞,才突显出江湖中善的珍贵、义的张力。
在腥风血雨的江湖中,善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也让拥有它的人透出一股悲情。然而正是在激烈的冲突中,善良愈发显得珍贵。
神秘而神圣的青海,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人人虔诚跪拜,心中的神却各不相同,贼婆王丽祈祷自己改邪归正,可以为腹中的孩子积德,而贼公王薄则坚信我就是佛,在这个远离人间繁华、澄净透明的地方,上演着一出善与恶、好与坏的人性大戏。
傻根人如其名,很傻。为了节省几百块钱的邮费,自己怀揣着六万块的血汗钱以身冒险。在拥挤的车站,傻根居然大喊让贼们站出来给他看看。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回眸间,大盗小偷正跃跃欲试,犹如一群饿极了的狼看到了一头肥嫩的羔羊。
其实傻根不是傻,他只是善良。他的善良来自于他的单纯。生于纯朴的农村,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对人丝毫没有防备之心,真诚坦荡,以为人人都像他一样。虽然王丽很喜欢善良憨厚的傻根,还认了他当弟弟。但王薄显然对他这种愚昧的善良不以为然。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单纯的人。
在几经试探后,或许他被傻根的单纯而感动,或者是王丽腹中的孩子唤起了他曾被金钱蒙蔽的善良之心。于是上演了一幕狼保护羊的戏码。
刘德华所扮演的善良的小偷,就像是一只充满了人味的狼,在他身上充满了正邪冲突的对立,而正是这种对立,使得刘德华突破了以往面具化英雄的形象限制,表演令人眼前一亮。
王薄和王丽本可以双双逃走,可是为了不让睡醒的傻根对这个世界失望,王薄还是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傻根的梦想。尽管王丽和孩子很需要他,义气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艰难的选择,所谓舍己为人,意味着牺牲和付出。
如果说傻根的善良是无知者无畏,那么正丽和王薄的善良则更加可贵。一只狼没有咬送到面前的颈项,还用自己锋利的爪牙奋力击退前来侵犯的其它狼群。他们经历了人世间的险恶,深知人心叵测,却还是坚守了善良的本性。王薄用自己的生命守住的不只是傻根的六万块钱,而是傻根那颗单纯的心和"天下无贼"的美好梦想。
善良本是你我的天性,可是在经历了人世历练之后,坚守善良的人却被冠之以"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而饱经江湖风浪的人更是如此。你可以不相信"天下无贼",但看完这部电影,却不能不相信善良和真诚的力量。
和天下无贼中的贼公贼婆一样,人字拖也是一个身手不凡的小偷,他没有人生目标,终日沉迷于赌博,与家人渐渐疏离,他想偷来更多的钱,让家人生活幸福,改善关系,却换来父亲更加伤心,而人字拖的搭档八达通,一心想找个富家小姐结婚,继承家业,对自己的老婆不管不问。不过这次人字拖八达通和包租公组成的爆窃三人组偷回了一棵摇钱树,一个刚满月的可爱的小孩,也是城中女首富唯一的孙子,不巧中间人因小事入狱,宝贝被迫留在人字拖家中,把两个人的生活弄得天翻地覆。
为了照顾好宝贝,两个没心没肺的大男人,被迫变成奶爸使出浑身解数,吃喝拉撒事事尽心,虽然麻烦,但两个人渐渐的喜欢上了可爱的宝贝,单纯的宝贝,唤起了他们内心的纯真。
除了要做超级奶爸,人字拖和八达通还要在警察和黑帮之间周旋,为了宝宝的安全,人字拖和八达通挑战了几乎所有的高难度动作,不过只要能看到宝宝纯真的微笑,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后生意终于谈妥,宝贝卖了个好价钱,可是望着哭喊着爸爸的宝贝,人字拖和八达通百感交集,他们誓死抢回宝贝,于是和黑帮展开了一场夺宝大战,这部宝贝计划是成龙自新警察故事和申花之后的又一部转型之作,在这部电影中,成龙首次尝试饰演了一个贼,这对于一个好人专业户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不过,成龙还是想尽办法,给这个贼赋予了善良爱心的特点,这样一来,这个有情有义的坚持盗亦有道的贼,自然也会赢得观众的喜爱。看来成龙已深谙观众心里,善良在一个好人身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而到了一个所谓坏人的身上时,却是一个闪闪发亮的珍珠。因为他们为了善良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历来推崇,盗亦有道,并把坚守道义的人视为侠客和英雄,这些人一般有常人所不及之处。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英雄的想象。在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时代,他们无疑寄予着人们扶助弱小追求平等自由的愿望。成就了英雄的美丽传说。从影片的票房来说,观众对于这种我本善良似的义气还是非常认可的。以善良为根基的义气,满足了人们行侠仗义救助弱小的理想。让刀光剑影的江湖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第十九回:风雨同舟兄弟情深 肝胆相照英雄气盛

除了一颗我本善良的心,义气还需要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在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五常中,朋友之谊被列其中,这构成了中国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也足以说明,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友情的推崇和珍惜。
 有福同享,有祸我当,这种听起来不对等的关系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朋友观,义气观,正是这种义气成就了众多的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壮烈故事,而在这里似乎成了一个预言,让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充满了曲折。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将兄弟间的情谊表达的酣畅淋漓,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也颇符合中国传统的不打不相识的套路,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身手不凡,而鲁智深是一个武痴,嗜武如命,一看到林冲这般身手,自然引为知己。与鲁智深的鲁莽豪放相比,身在官场的林冲显得有些迂腐。不过这并不妨碍两个人一见如故。能够成为知己的往往不是性格相似的人,或许因为性格各异才更能互相欣赏吸引吧。
林冲和鲁智深通宵达旦切磋功夫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兄弟情义的建立基于共同的志趣爱好,所谓志同道合。除了痴迷于武功外,鲁智深和林冲都是豪爽直率之人,做事光明磊落、重情重义,彼此欣赏。这也是手足情深与酒肉朋友的区别。
对林冲而言,可以说成也情义,败也情义,他的失败之一就是过于相信另一个兄弟陆谦。林冲和陆谦本也亲如兄弟,互相敬重。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不因陆谦身份卑微,反而敬重他武功高强、有情有义。然而当义气受到诱惑和挑战时,也往往会脆弱得不堪一击。在名利和权势面前,陆谦为了取代林冲的位子和高俅一起陷害林冲。在他眼里,官帽显然大过了所有的兄弟情谊。
林冲虽然保住了性命,却难逃被发配边疆的命运。在途中,林冲险些被押解的官兵所害,幸亏鲁智深一路跟随相救。徐锦江饰演的花和尚鲁智深颇有争议。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把兄弟情义演绎得太过草莽之气,表演浮夸,而喜欢他的人则认为这正是义气的那份酣畅淋漓,于是大呼过瘾,还送给他"徐大侠"的美誉。
断袍绝义在古人看来是颇为严重的一件事情,当年管宁因朋友贪恋金钱、羡慕权贵而与之划地而坐,于是断袍绝义成了朋友间决裂的极端行为。这是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泾渭分明,意思是你已经不配做我的朋友了。而在这里,断袍绝义恰恰表明了林冲对鲁智深的兄弟情深。陆谦的大军正在赶来,林冲知道只有用激将法才能使鲁智深离开险境,他实现了自己义结金兰时的承诺。
在忠诚和背叛的强烈对比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义气的力量。义气受到人们的礼赞,从根本上来说是出于生存的考虑。在资源紧缺的时候,人们只有互相合作、忠诚团结才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久而久之,义气便成为和生命一样宝贵的固守。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兄弟情义,给江湖涂抹上了一丝温情的色彩。
有人说,《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是中国江湖小说的一个高峰,是一个充满了兄弟情义的江湖世界。虽然经过改编后的电影没有逃脱香港电影的通病,比如人物形象脸谱化、性格简单,不过却因为抓住了酣畅淋漓的兄弟义气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它挑逗和满足了人们的江湖情结,续写了男人情义的神话:这是我们关于兄弟、酒、生死之交、快意江湖的集体记忆。
重情重义的兄弟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情谊却比亲兄弟来的更牢靠一些,在双龙会里,玩命虽然有个双胞胎哥哥,但两人从小失散,倒是和一起长大的泰山,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名字和身材形成强烈对比的泰山,处处要靠玩命照顾,但却喜欢惹是生非,还以老大自居。但玩命仍然把泰山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旦泰山有难,玩命总是拼命相救,保护泰山似乎成了他的自然反应。
玩命的这种兄弟义气,在黑帮看来是致命的缺点,他们抓住泰山以此要挟玩命,这次玩命协同双胞胎哥哥联手相救。这一细节令人忍俊不禁,只有朝夕相处的兄弟,才知道彼此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份熟悉让人会心一笑,虽然这部电影以讲述双胞胎兄弟血浓于水的心心相印为主题,玩命和泰山之间的情义,只是为主题服务的插曲,却意外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玩命这个小混混的角色,也因为这份义气,而比儒雅的音乐指挥家哥哥更受到观众的喜欢。
有人曾经把朋友分成四种类型,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那么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间应该算是低级而有趣的朋友吧。历史上,江南四大才子是因为才气过人而齐名天下,然而在喜剧电影的世界里,江南四大才子摇身变成了酒肉朋友,一起吟诗作对,游园赏花,可以说是趣味相投。
不过当祝枝山有难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去找唐伯虎帮忙,古人常把酒肉朋友对立于君子之交加以批判,不过现代人似乎洒脱的多,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有一个和自己举杯共饮的朋友,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酒肉朋友不必指天发誓,不用规则束缚,一切发乎自然,顺乎本心,这种草根阶层朴素的义,就如喜剧本身,让人既亲切又轻松。
祝枝山拿着唐伯虎送给他的画,去集市上卖,却被当成唐伯虎抓到华府,原来华府与唐伯虎一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此时,真正的唐伯虎正隐姓埋名在华府内寻找机会接近秋香,在这危急时刻,唐伯虎机智勇敢既没有暴露自己,也保住了祝枝山的性命。
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义,那就是主仆,传统上主仆间尊卑有序,主人高高在上,而仆人唯命是从,但情义却能跨越冰冷的礼法,消除身份尊卑和阶层对立所带来的疏远。由于主仆往往从小一起长大,于是形成了名为主仆,实为兄弟的特殊情义。主仆间的义,较之朋友更增加了一种尊重和忠诚。
在《醉拳》里,每当成龙遭受父亲惩罚时,总有仆人小麻子为他分忧解难。身为仆人,没什么说话的分量,只能偷偷加条凳子,塞个馒头,也让备受煎熬的成龙在身体和心灵上得到不少安慰。这种雪中送炭看似微不足道,但对小麻子来说却冒着被主子责罚的巨大风险,需要不小的勇气。主仆间的情义少了轰轰烈烈,却多了一份温暖的感觉。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人都会有同学,朝夕相处中同窗之义也日渐弥厚,流氓医生里,刘文和左自杰,曾经是医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然而两位昔日好友,现在的生活却截然不同。在大医院行医的左自杰热衷名利,一心争夺在医学界的地位,而刘文却喜欢在贫民窟为挣扎在底层的人治病,虽然左自杰争强好胜,但他的医术也是差刘文那么一点,贪慕虚荣的他,不但把刘文的研究成果占为己有,还想方设法将其赶出医学界。
与左自杰喜欢在权威体制内呼风唤雨不同,有利于体制外的刘文自成江湖,成为当之无愧的侠客,他淡泊名利乐善好施,把治病救人作为唯一的原则,不管这个人是牧师,小偷还是妓女,就像那些劫富济贫,救助弱小的侠客一样,他身上又有着侠士的洒脱飘逸风流倜傥,俨然是一个大隐于市的现代侠客。影帝梁朝伟以精湛演技,演活了这名高傲而热情,不羁而浪漫的流氓医师。
不知道是不是应了因果报应,春风得意的左自杰突然生命垂危,这时还是老同学刘文不计前嫌为他实施了手术,没有丝毫的不满和仇恨,刘文像以前一样洒脱轻松,一个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就好像江湖中人最重要的不是功夫而是义气一样。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在刘文的身上处处彰显着,他的狭义和对左自杰的同窗之义。这份义不但治愈了左自杰身体的创伤,更救治了他混沌的心灵。
古人讲究五湖四海皆兄弟,并不乏一见如故义结金兰的故事,然而在现代社会里,最普遍的关系要数同事搭档了,对于忙于事业的现代人来说,相处时间最长、联系最多的人可能并不是父母,兄弟,妻儿,而是同事。《咖喱辣椒》这个发生在两个警察搭档间的故事颇有点欢喜冤家的意思。周星驰和张学友扮演的辣椒和咖喱虽然是两个警察,但看起来更像是两个嬉哈的小混混,同吃同住,用形影不离来形容并不为过。
两个人之词总少不了针锋相对,枯燥的生活因为打闹、争吵和互相捉弄变得非常有趣,特别是在美女面前。为了争夺美女记者,两个人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还差点弄到决裂的地步。然而在一次办案过程中,咖喱为救辣椒中弹。在那一刻,辣椒迅猛无比,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敢。
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发现同事的不可或缺。与父母、夫妻的关系不同,同事之间因为没有血缘、法律等联系,变得缺少保障。然而,岁月的细水长流,还是将同事变成丁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平时难以觉察,一旦缺失,就像咖喱没有了辣椒一样,才发现原来生活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
所谓义薄云天、两肋插刀终究只是完美的说词,男人之间的意趣相投、惺惺相惜,才更有积蓄的力量。在某个时刻,彼此举起手中之枪,作两难的决断时,矛盾也就充满江湖的绝美。兄弟、酒、枪、生死之交,这是我们关于快意江湖的集体记忆。

第二十回:同根相煎反目成仇 异志渐生背信弃义

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奉,通常便不敢违反;而“义气”二字便恰恰是江湖中唯一重视的道德。在江湖中人看来,“无情无义”即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朋友决不可出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有福同享,有祸我当,这种听起来并不对等的关系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朋友观、义气观;而违背它,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太极张三丰中,君宝和天宝本是同门师兄弟,一起吃饭睡觉,一同切磋武艺,天宝悟性过人,求胜心切。因偷学武功,被逐出师门,而君宝为了兄弟情义,有难同当,于是和天宝一起离开了少林寺,他们流落民间,尝尽世间冷暖,不过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追求,天宝做官心切,而君宝更喜欢自由平静的生活,最终分道扬镳。
天宝为了升官,不但滥杀无辜,更不惜出卖朋友来换取功名利禄,这种对义气的背离和抛弃,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实际上,两个人从小的性格就已经注定了这种悲剧,君宝生性淳厚善良,颇有点大智若愚,而天宝恰恰相反,自恃甚高,心浮气躁,对于一个视义气重于生命的人来说,兄弟的背叛比夺取生命更为重要,君宝深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不过最后他还是振作起来,自创了太极拳,将已经是军队将领的天宝打败,影片的故事和立意可以说非常符合中国人对于义气的传统观念,两个人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在君宝深受打击,疯疯癫癫之时,身边一直有朋友支持他,周边的村民也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保护她,而天宝身为将领,实际上人心尽失,电影本身做出了评判,讲义气者得人心,反之,则不容于社会。
在江湖中,凡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者,必是重义气的。哪怕他武功没有那么高、能力没有强,也会受人拥戴。而反之,即使武功盖世,也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即使是义气这个在江湖中如此重要的事情,到了喜剧世界里,也难免被戏谑一把。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虽然是一个市井流氓,但重情重义,他与多隆之间虽然多是互相吹捧,但也有兄弟情义。不过到了电影《鹿鼎记》中,一切就另当别论了。
多隆和韦小宝也算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当韦小宝飞黄腾达时,多隆堪称是好兄弟的典范,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而一旦遇到危险,则是出卖你没商量。曾经一本正经的义气成为喜剧的噱头而变得平易近人,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毕竟是喜剧,本就是让人开怀一笑,倒也不必承载什么批判讽刺的功能。
义气不但要经受住权势的诱惑,还要受到利益的考验。在《论语》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义气与利益常常是冲突的,看来真正的义气,颇要有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劲头。吴宇森的喋血街头讲述的便是义气与利益间的冲突,阿b阿辉,阿荣是三个从小在贫民窟长大的好朋友,和一切故事的开始一样,贫穷时,他们感情深厚,互相扶持,不幸,阿B在婚礼当天失手杀人,兄弟三分被迫逃往海外,到越南淘金,他们结识了好兄弟阿乐,救得流落在越南的香港女歌星然而经历了战争,死亡的洗礼之后,三个好兄弟却因为一箱黄金,而反目成仇。
在金钱和义气中,阿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钱。他在阿辉的头上开了一枪,给阿辉留下了无尽的痛苦,也把自己推上了不仁不义的绝路。为了让阿辉不再痛苦,阿B亲手结束了他的生命。为了那份义气,他又回到香港,找到已经是商业巨子的阿荣,用同样的方法结束了他的生命。江湖乱世,很多东西可以不讲究,但义气是绝然不能违背,朋友是绝然不能出卖的。在中国人看来,无情无义的人即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一样的道路,演绎的是绝然不同的情感。从相濡以沫到反目成仇,影片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兄弟情义从坚守到背弃的残酷。
对于阿B来说,杀死阿辉让他痛心,而杀死阿荣也绝没有手刃仇人的快感。关于义气,吴宇森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灰心和绝望。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诱惑侵蚀着曾经高贵纯洁的义,正如那箱黄金对三个人的毁灭。

第二十一回:侠肝义胆烈气横生 铁骨柔肠壮怀激烈

《论语》中认为“事之宜曰义”,也就是说做事情顺乎常理、不违背规律就是义。真正的义,可以抛却私人之间的感情、超越帮派小团体的利益,为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而这正是“义”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着重大的关系吧。
刺客是文学和影视剧中常用的题材,除却惊险刺激的悬念之外,刺客本身和英雄有着某种联系,因为他们刺杀的往往是残暴的统治者。这种侠义精神承载着人们反抗暴力,救助弱小的美好愿望。虽然难以摆脱以暴制暴的方法,但侠义精神所彰显的其实是一种人文关怀。
    同样是讲述刺客的故事,张艺谋的《英雄》在立意上显得别具匠心,高人一筹,国人对于《英雄》故事的建构和叙述方式多有诟病,一个圆环套圆环式的复杂形式并没有改变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干瘪的命运。不过英雄中所展示的义却别有一番境界,值得我们深思。长空、飞雪和残剑都背负着为国报仇的重任,几次刺杀秦始皇却没有成功,然而,领教了无名的武功之后走,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生命托付给刺客无名,以助他完成刺杀秦始皇的任务。这种志同道合的信任是一种英雄重英雄的义。借着三人的牺牲,无名终于可以步步接近秦始皇,将其置于自己十步必杀的范围之内,然而在最后时刻,无名却放弃了刺杀。
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战乱之苦而放弃了私人恩怨,顺应天下大一统的历史潮流,显然,张艺谋赋予了刺客残剑和无名民族大义的广阔胸怀。可惜《英雄》所体现的义高则高矣,却失之空洞,这种完全用嘴来宣扬的民族大义缺少了令人振奋的感动,也就没有了那份感染力。
从杀到不杀,不只是一种顿悟,也是一种升华,巧合的是,李连杰所拍摄的《霍元甲》也经历了一个从打到不打的转变。从而实现了从小义到大义的升华。青年的霍元甲意气风发,少年得志,徒弟也是越来越多,家底越来越厚,却毫不在意,他也重视兄弟情义,然而这种泛滥而肤浅的义气,却害得他家破人亡。心灰意冷遁入山门的霍元甲终于悟出了武术之深意所在。从此不再争强好胜,不再打打杀杀,然而为了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骂名,为了给国人增光,最终决定和日本人展开生死决斗。
霍元甲再次使用武力,是希望通过以武治武,换取和平和自强不息的希望,即使遭人下毒,还告诫徒弟不要为他报仇。只希望自己的死,可以化解仇恨和暴力,擂台的胜利,从纯粹的拳头武功,上升到了以德服人的武学道英雄。霍元甲倒下了,站起来的是一个不灭的神话。 
霍元甲是一代宗师,他的伟大除了在武功上的造诣之外,主要在于他为国争光的民族大义。历史上,1910年的打擂,扬了国威,使以强身健体未武者宗旨的精武会馆在神州大地迅速开花。可以说遍布全球50多国的精武会馆浇铸了他的精气神,也成就了一代宗师的威望。中华文明浩浩荡荡,每一个篇章中都有义薄云天的华彩乐章,也正是这些洋溢着情义、仁义、正义之气的篇章,令我们的民族文化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荡气回肠。 
从打到不打,从杀到不杀,这是一种顿悟;若这不打不杀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生命与幸福,那就更是一种从小义到大义的升华。春秋写大义,铁肩担道义。这些气贯长虹、感天动地的大义,是一种望之弥高的人生境界,也该是每个江湖内外的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