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放映室#135 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情篇

(2018-03-28 10:48:29)
分类: 影视
道艺虽高,高不过美人的温柔一刀。忘情虽好,又难耐江湖中相思寂寥。塞外秋风骏马,江南流水落花。且看江湖儿女打马江湖,纵声引吭。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既然梦不久长,何不把梦做得更美,更奇,更险。既然人生短暂,何不把生命创造的更光彩更飞扬。这就是江湖里的爱情。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凡武侠都逃不开江湖二字,但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就像爱情。
江湖,小可到一个行当,大可到人心,在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在上演,有那么多离散聚合在复述,而这一切,都是在江湖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江湖的故事中,情这个因素不可或缺,这些爱情故事往往以其复杂的背景而显得大开大合,波澜壮阔,可以说江湖中的爱情故事,大都充满理想色彩,有着超脱现实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有着强烈的反差,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在发展过程中,江湖片中的爱情殊途同归,形成了几大类型,一起体验令人欲罢不能的江湖情。
它始终与这些江湖故事相纠缠,在江湖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爱情故事或绚烂或极端。那么,情之于江湖是怎样的表现?

第十五回:萍水相逢儿女情长 命运多舛江湖日短 

江湖能够让爱情遭遇人力无法抗拒的阻碍,由梁羽生先生原著,导演于仁泰改编的电影作品《白发魔女传》因其绚烂华丽的镜头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描绘为世人称道,《白发魔女传》里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明末清初,李自成起义,吴三桂降清之前,当时的江湖里,以武当派为领袖,白道之首。与之对立的是被称为魔宫的组织,双方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然而造化弄人,武当派的大弟子卓一航却爱上了魔宫的狼女练霓裳,有趣的是,他们之间的相遇与江湖恩怨毫无关系,当时卓一航在树上偷懒睡觉,却遇上了逃难的一家人,其中的妻子即将临盆,他虽想救人却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神秘的女郎,两个人的邂逅,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婴儿的降生,预示着两人之间爱情的萌发。
卓一航天资聪颖,处于武当派江湖白道内部纷争的中心,然而他却并未因此变得世故,而是保持着反叛不羁的作风,与其说象卓一航,不如说更象金庸先生笔下的令狐冲,他所见的江湖,所见的正派,无非是一群仗势欺人又极其护短的家伙,这使得心中依然保留纯真和正义的卓一航倍感苦闷,于是他采取了反抗的姿态,玩世不恭,但心地善良。从某个角度来说,卓一航和江湖是格格不入的,他既依赖于武当派生存,却又渴望脱离这种动荡的生活。
而练霓裳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卓一航渴望安宁平和的心灵空白,练霓裳虽然被魔宫养大,但并没有泯灭基本的人性,她民地质朴,性烈如火,与卓一航惯见的八大门派完全不同,而且练霓裳对爱情无比执著,愿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在遇到卓一航以前,她不过是魔宫的杀人工具,没有自我没有名字,我们甚至可以说她不能被称为一个人,卓一航为她取各练霓裳,就在这一刻,她获得了人的身份;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名字带来的是人性的复苏,她在卓一航的手中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有尊严的人,练霓裳的简单执著弥补了卓一航在帮派纷争中的缺失,卓一航给练霓裳带来的是一种身为人的成就和满足,可以说这两个人注定应该相爱,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如同光与影,黑与白。
可惜江湖是个灰色地带,练霓裳为了摆脱魔宫,和心上人离开江湖经历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同一时刻,卓一航只是守住简单的一句诺言,漫无边际地等待着自己的恋人,武当门人赶来软硬兼施,他对诸多骂名不屑一顾,但最终还是被师傅的令牌打动,决定回去给师傅一个交代。江湖爱情中众多英雄都毁在这一个交代上。在电影中练霓裳与卓一航情到浓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怕别人不相信我,你千万不要不相信我”,这句话虽然设置突兀,但却是个很重要的伏笔。卓一航选择给师傅一个交代是恪守江湖之道,师徒之义的,然而等他回到武当,却发现门人皆遭屠戮,在巨大的打击和旁人指责之下练霓裳出身魔宫的事实摆在了眼前,他开始对恋人是不是凶手产生了质疑。就在这个时候练霓裳赶到了,她已经脱去了魔宫的装束,重新梳洗打扮,换上了大红的嫁衣,但一进门却面对面了一个修罗场和众多刻骨仇恨的敌人。
屠杀武当派满门的并非是练霓裳,而是魔宫宫主姬无双,他设计了一个骗局,让卓一航对爱人起疑,而练霓裳漠然的态度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误会。卓一航的问话不能说有错,练霓裳的答话也不能说有错,可是一来一去,大错已成,彼此心中的误会再也没有机会辨明。
空旷的道义如同一座终生无法逾越的高峰,那些过往江湖的情事宛若浮萍的缘分,注定是寂寞而感伤的,江湖里的爱情最为悲凉的一面就是经常发生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自古正邪不两立,当爱情遭受到巨大的压力时,许多人都会选择舍弃,一刀两断,毁掉一颗心,满足千万人。卓一航作出了道义的选择,然而代价却是一辈子的悔恨,练霓裳一怒之下少年白头,远走他乡,一场浪漫的相遇,带出了悲哀的挽歌。
越是浪漫美好的邂逅越可能遭到不幸的结局,这就是江湖中的爱情与江湖外的爱情的区别之一,用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来形容就是猜到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爱情本身是无差别的,情是人的一种本性,一种直觉,并非后天培养出来的东西。然而就是因为它太过直觉使情之一字在江湖中时常倍感脆弱,因为有江湖就有恩怨,有江湖就有对立,而新派武侠小说和电影往往借用了这一特征使故事中的爱情显得尤为惊心动魄和回肠荡气。
同样对比极其鲜明的邂逅也能在别的影片中找到,比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的相遇。令狐冲代表白道,却因为厌倦了江湖中的仇杀而决心归隐,东方不败代表日月神教,是个一心想统一天下的组织。但是这两人的邂逅,却是在彼此都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与卓一航、练霓裳的相遇异曲同工。
无论是《白发魔女传》还是《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都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极大的改动,这样的改动把爱情提到了优先的位置,让电影染上了浓烈的浪漫色彩。
在金庸的所有作品里面,东方不败的武功最高,遗憾的是这是东方不败以自宫为代价换来的。但是这一个小小的遗憾到了电影里,却成为了徐克煽情的起点和源泉。东方不败豪气干云,她的理想是实现苗人千秋伟业,一统天下,本来一切皆可能,只可惜造化弄人,偏偏让她认识了令狐冲。他们之间的相遇每一次都很有特点。
东方不败和令狐冲的每次相遇都很有特点,山崖边的初见是惊鸿一瞥,让她记住了令狐冲那张英姿勃发而又玩世不恭的脸。而令狐冲此时并不知道这位打翻了自己酒壶的绝世高手就是东方不败。湖中再见,东方不败对令狐冲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而令狐冲也没有发觉东方不败的身份,而是把她当成了酒道中人,对这位不说话的姑娘产生了单纯的好感。 
   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它的产生往往不是基于是非善恶,,它属于感性而不是理性,于是在江湖中,人们虽然发现所爱的人与自己不同道,却并不会影响那份爱。比如,东方不败理性上觉得不应该喜欢令狐冲,但感性上仍然深深爱着她那幻影的对象,她也没有想过,假如令狐冲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会有什么反应,她的想法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简单地说,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爱情观,理想主义的爱情观不一定就比现实主义的爱情观要好,但它起码更真诚,更可爱一些,所以东方不败能对令狐冲对自己的不敬百般容忍,甚至纵容,换了其他人,恐怕决不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第三次户外飞花逐月,临风作诗,更是让东方不败对令狐冲大生知己之意,只有令狐冲没把她当作东方不败,在他的眼里,她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弱女,是他的红颜知己,他发自肺腑的真诚关怀和爱怜,对东方不败而言,是久违而又难得可贵的,所以她非常珍惜这份情谊。为了保住这份感情,东方不败甚至要求自己的侍妾与令狐冲一夜风流,为的只是让他能记住她。两部电影都借用了武侠的故事,骨子里却道出另一番江湖景象,同样都是正邪相对的背景,同样都是感情与道义之间的取舍,同样都是最终失去的结局,然而对比电影《白发魔女传》与《东方不败》里的爱情最大的区别在于东方不败与令狐冲之间的感情正是因为最后的覆灭而显得理想。前前后后令狐冲与东方不败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有了四次相遇,而第五次终于让真相大白,在这场震古烁今的黑木崖大战中,东方不败和令狐冲终于被江湖逼迫到了对决的擂台上。如果说卓一航与练霓裳的爱情悲剧是基于一场误会,还有复合的可能,那么令狐冲与东方不败之间根本没有继续下去的希望,对令狐冲而言,东方不败的身份程了横亘在两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因为他早已选择了与她对立的一面,对东方不败而言,令狐冲和天下人一样,都背叛了自己,而身为王者的东方不败无法容忍这样的背叛,她的理想和感情一统走到了结局。情之为物,有时固然极美,有时却也极丑,这正是因为我们都在江湖之中。

第十六回:情痴痴奈何江湖上 义切切凛然风月间
江湖既能让人无情,也能让人有情,无情的人遇上有情的江湖,心灵也会渐渐温暖起来。在拍摄于1995年周润发告别香港影坛的电影《和平饭店》里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一段难忘的江湖情,和平饭店开始于1921年的上海,杀人王被自己的妻子和手下背叛,心灰意冷于是来到边陲小镇开了一间和平饭店,这里收容的全是罪大恶极、走投无路的江湖人,进入和平饭店就等于终生不能外出,杀人王用自己的威名保护着南京和平的空间,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让人忘记那个腥风血雨的江湖。
但是和平饭店不和平,当年在杀人王手下逃生的小弟丁满如今已经做大,他为了继续追杀杀人王,派来卧底,一个叫小曼的女人,小曼是背负着背叛阿平的使命来到他身边的,她出场的时候,颇为滑稽,是个撒谎撒的天花乱坠的逃债者,这么做的目的,一来彰显肤浅的本性,二来也是为了降低杀人王的戒心。
原本,小曼对自己的本事非常自信,认为让杀人王信任自己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然而,阿平对她三番四次的挑拨完全不为所动,心怀不甘的小曼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渐渐的投入了真感情,在争吵中,她与杀人王逐渐进入了对方的内心。
杀人王的拒绝让小曼负气出走,却没想到,差点被不满意她表现的丁满所杀,是阿平将垂死的小曼救回了人间。舞台上凄艳的歌声,带着致命的美,让杀人王重新审视这个看似粗俗的女人,她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虽然抽烟喝酒滥赌,什么事都乱来,但是唯有歌声让人心醉。阿平和小曼的关系是互补的,小曼在阿平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情义,而阿平从小曼的身上找到了孤寂岁月中唯一的温暖,两人躲避在没有江湖风浪的和平饭店内,享受着仅有的梦幻般的时光。
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电影中有一话说“逃到和平饭店的人都是怕死的”,就是因为这一点让这些人最终为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了情义,追杀而来的丁满威胁饭店里的人,要求他们离开杀人王,以获得生存的机会。杀人王为小曼破坏了和平饭店的规矩,并护送她离开,自己却面对被饭店的住客背叛,乃至孤立无援的境地,多年的朋友一夕之间全都离去了,而原本应当背叛杀人王的小曼,最后却选择了忠诚于他。小曼的阴谋毁了和平饭店,而她的爱情却拯救了杀人王,反过来她的道德也被杀人王洗涤得纯洁起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从互相欺骗到互相信任,江湖风雨让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江湖是个杂乱的地方,人们渴望姻缘,但却不知道谁可以爱、谁可以信任,《和平饭店》中的阿平和小曼如此;《阿呆拜寿》中的招福和招弟也是如此,一个是腰缠万贯,眼高于顶的大少爷,另一个却是江湖最底层漂泊无根的木偶艺人,如果不是因为一块至尊臭豆腐,大概他们永远也不会有交集。”暂且将招家镇看作微型的江湖,机缘巧合让男女主角相识,招福是招家镇有名望的少爷,虽然富有但是内心空虚,导致性格尖酸刻薄,争强好胜,木偶师招弟是个见惯江湖风雨的过客,她渴望安定下来,但却不知道自己的姻缘所在。身份迥异的两人第一次见面谁都看不起对方。
一直被招福打压的堂弟招祸,怀恨在心,企图谋财害命,而招弟为了能让自己安定下来的五百个大洋,答应招祸假冒新娘,陷害自己的大哥。可惜在结婚之前,招福为抢花炮被倒塌的牌子砸成了傻瓜,失去了全部记忆。不明就里的招弟被招祸利用,成了谋财害命的替罪羊,招祸趁机侵吞了招家的财产,还把招福赶了出去。
变傻后的招福流落江湖,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而招弟已经在另一个镇子安定下来,和父亲一同在裁缝铺里做事,就在招福被人追打的时候,招弟再次出现了。此时的招福已经不记得招弟曾经害过自己的事实,他只知道在这个众人之中,拯救了自己而且给自己吃的姑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仙子。但认出招福身份的招弟却害怕东窗事发,落荒而逃。
因为同情和愧疚,招弟收留了招福招福已经完全没有以前的尖酸刻薄,变成了一个简单纯朴的人,他在裁缝铺里努力的帮助着招弟,而招弟也对变傻了的招福产生了爱护和信任的情感。善言辞者未必能够收获爱情,甚至未必能懂得爱情。不懂言辞之人,却往往直达事物本质,有多少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都在江湖困苦中败下阵来。虽然招福的商业本领让招弟自豪,但最让招弟感动的却是在烈日之中招福手中那一支快要化掉的冰棍。
招弟的父亲嗜赌如命,他输掉了裁缝铺买金线的钱,只好去偷,结果被人发现,为了逃避责任,他要求老实的招福替他顶罪,招弟为了救招福,与人动起手来。不经意间,他说出了招福最不愿意听到的那句话。他是傻帽。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希望将招福据为己有的土财主之女前来带人,而追求招弟的生意人也出现了。两个萌生了爱意的人之间,出现了最大的障碍。如果招福还是以前那个傲慢自私的人,如果招弟还是以前那样嗜钱如命,那么这两个人恐怕就会从此分道扬镳。招福的痴傻,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招弟。在江湖中一路扶持过来的两人,此时选择了忠于自己的情感。
贫贱往往是情感的试金石,趋炎附势,嫌贫爱富,是世之常情,华丽的衣衫,阔绰的气度,引来的未必是真朋友,而当你受苦受难,沦落底层的时候,有一双温暖的手向你伸来,请握住它。
阿呆拜寿是个讲求圆满的故事,一切的开始和结束都发生在招家镇,这个小型的江湖内,招福为了夺回自己的家,与堂弟招祸开始了智力比赛,卑鄙的招祸在输了之后,却出尔反尔,命令打手囚禁招福,赶走招弟父女,然而阴差阳错之间,招福的头部再次受到重击,让他恢复了记忆。而设计陷害他的招祸却被招福母亲的排位砸成了白痴。到最后一切都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那个小小的臭豆腐摊前面,一个不再刻薄,一个不再贪财,招福恢复了记忆,但他仍然记得自己对招弟的爱,因为两个人早已经过了重重考验。真爱就是不离不弃、相互信任,这是江湖交给他们的重要一课。
在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神雕侠侣》第17回中,曾经写过一种花,上口极甜,后来却苦了。这花叫做情花。 爱情都是从甜开始的,引人一嚼再嚼,步步向前。然而味不独存,一种味道的存在必以其他味道的伴随为前提。并且味极必反,甜度最大的糖精,含在嘴里,很快便会品出苦味。爱情的甜蜜,也很快会褪去糖衣,露出其中的苦涩。这个时候,是不是再继续爱下去,的确颇难取舍。
这种在取舍之间,如甘似苦的味道,新派武侠小说中大都能够找到。或许我们曾经听说过这十六个字,小李飞刀,冠绝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虚发。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又名风云第一刀、多情剑客无情剑,可以说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塑造了神乎其技的飞刀本领之外,更为我们创造了义气与痴情并重的李寻欢。无论是文采还是武功,他都是天下第三,科举高中探花,兵器谱上排名第三,江湖人不得不称呼他小李探花。他重义气,把自己的家产、未婚妻林诗音都让给了自己的朋友龙啸云,然后远走他乡。可是他又太痴情,在塞外生活了十多年仍是忘不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妻子,他经常回忆并把心中的所爱雕成木人,然后再埋入土中。
由于篇幅的限制,电影《多情剑客无情剑》不得不对原著进行大篇幅的改编,剧情只截取了梅花盗的故事,并且进行了颠覆式的修改,增加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过影片的七成故事,包括台词、人物、事件等等几乎都严格按照小说来拍摄,导演楚原对原著的尊重和把握,狄龙的表演,精致地再现了那一场江湖恩仇。
不过电影和原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中心的变化,原著中的武林第一美女林仙儿在原著中的梅花盗身份被转到了龙啸云的身上,就这样,一切的阴谋都是龙啸云的安排,虽然不符合原著,但是更加重了李寻欢的悲剧命运。十年前救了李寻欢的龙啸云竟然就是他所追查的梅花盗,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被龙啸云精心设计的,他不仅骗取了李寻欢的信任,而夺走了李寻欢的爱人和家产,最后更是龙啸云杀死了林诗音。
 江湖中的爱情,或许与道冲突,或许与义冲突,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江湖人都会舍爱情而取道义,似乎道义较之于爱情要高尚一些。这样却往往酿成悲剧。要说交友,李寻欢算得上好友,但他在爱情上是个失败者。他对爱情的舍弃不仅亵渎了林诗音,也亵渎了友情。李寻欢吞下了自己取舍的苦果,他虽然用第十三把飞刀杀死了龙啸云,但是自己的爱人却永远也不能再回来。剑客是多情的,而剑客手中的剑却是无情的,用手中无情的剑了却爱情与友情的仇恨,这就是江湖。
有一句老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条金科玉律在江湖的情爱中屡试不爽,让无数侠客饮恨,让无数英雄垂泪。然而这个道理到了《鹿鼎记》中,却遭遇挫败。《鹿鼎记》看上去是一部喜剧,主人公韦小宝更是个喜剧人物。他无忧无虑,不学有术,吉星高照,仙福永享。金钱、美女、爵位、权势,应有尽有。他似乎挑战了‘取舍’观的最高界限。
但是韦小宝没有爱情。鹿鼎记》第28回中说,韦小宝在妓院之中长大,见惯了众妓女迎新送旧,也不以为一个女子心有别恋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什么从一而终,坚贞不二,他听也没听见过。韦小宝一共“弄”到了七个女人,但没有一个是相爱的结果。他不懂得世上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存在于男女之间,在妓院长大的他自以为对于女人的知识自己已然全部掌握,只要想方设法,让女人“属于”自己,便完事大吉。
韦小宝舍弃了爱情,选择了占有。这些女人对于韦小宝来说,只不过具有一种数量意义。韦小宝在中国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妓院长大,畸形的早熟使他永远丧失了爱的机能。他混进皇宫当小太监是假的,但在爱情的宫殿里,他却是个不幸的天阉。对于漂亮的女人,他想到的只是占有,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他从未想到过爱怜、尊重、相知等情感因素。他对这些女子的喜欢实质上是一种小市民对私有财物的欣喜。所以,即便他喜欢的女人不爱他而爱别人,韦小宝也并不伤心,而只是像蚀本的商人一样绞尽脑汁再骗回来。韦小宝是天下第一不会伤心的人。
所以,韦小宝实际上具有非常孤独的一面。他必须不断地生存于“热闹”之中。在赌博里,在胡闹里,他忘了自己的种种屈辱、不幸。他很少有时间想一想自我。如果按照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的标准,韦小宝这个人是“不在”的。表面上,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骨子里却没有人理解他。小玄子可说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小玄子成了康熙皇帝之后,韦小宝自己也知道该如何注意身份。阿珂是他最为神魂颠倒的姑娘,但他不敢对阿珂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世。他的江湖之道便是敷衍,敷衍四面八方,最后舍去了自己,得到了一切。
江湖人,过的是打打杀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个定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会改变。在这个杂乱的地方,人们渴望姻缘,但却不知道谁可以爱、谁可以信任。在这样一个背景的衬托下,江湖中的爱情,就好比悬崖上的百合,云涛中的闪电,绚烂之极却充满危险。
江湖里的爱情,笑中带泪、喜中带哀,但悲凄的东西却能转向温馨、滋生美好的愿望。无论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最终决定命运的并不是这个江湖,而是我们自身的执著。在阅尽电影江湖中的情爱之后,我们或许应该牢记:该爱的就要爱,能争取的就要争取。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江湖内外,都有力量去守住心中爱情的明灯

 第十七回:风雨欺人空空独守 爱恨伤神两两相
江湖人过的是打打杀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个定律无论是在古代,现代都不会改变,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是电影无间道里的经典台词,无间道系列影片,无疑是近年来少见的从立意构思到制作拍摄都异常精良的港产影片,尤其难得的是,在大量商业元素包装下的无间道系列,却有着一个相当严肃的精神内核,电影围绕这两个身份本不该属于自己互为警察和黑帮卧底的人物展开,将一个无间地狱的命运图说娓娓道来,除了陈永仁和刘建明这两个夹在江湖和庙堂之中渴望做好人的主角之外,其他的角色也在一场接一场的江湖恩怨里鲜明起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衬托下,江湖中的爱情就好比悬崖上的百合,云涛中的闪电,绚烂之极却充满危险。
无间道并不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但其中也涉及爱情,故事里的三段感情虽然一直处在隐忍不发的状态,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牵挂,甚至几乎完全是站在外人的立场,以一种朦胧的描写方式展现,但这样的爱情却在这个看似充满阴谋和背叛的故事里注入了柔美和凄婉的因素, 爱情对于无间道系列电影来说,是一份大拼盘中出色的点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这句话里,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看到一个忘记的世界。纵观电影里的三段感情故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相守和相忘这两种形态。三合会老大韩琛和他的妻子之间就是属于风雨里相守,不离不弃的类型。如果说要给他们的爱情定性,那就是一种无关身家背景无关正义邪恶纯粹的爱情。由刘嘉铃扮演的MARY只在电影的第二集里有不多的戏份,在复杂的江湖里,简单的活着是很难的,能够象MARY那样的说话,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她为了他什么事情都做了,甚至在外界传闻韩琛已死的时候,她也毅然放弃躲藏的生活,只身前往泰国寻找丈夫。
韩琛并不是一个英俊的男人,而且身边充满了危险,而MARY是个美丽的女人,身边不乏诱惑,但江湖瑰丽的表象,并没有改变她专一的感情,漫天烟花的背景下,韩琛深情的看着妻子的照片,这个时候,我们或许能领悟,即使他在道义上千错万错,但是在感情上MARY却是绝对正确的.
<无间道>中3段感情戏里,韩琛与MARY的爱情,与刘建明的爱情之间,有着不少交集,年轻的刘建明暗恋着MARY,为了她的一个要求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但是他对爱情的理解,却远不如MARY深刻,刘建明对待感情,要求的是付出能得到回报,这和MARY简单纯粹的想法,完全相悖。可以说刘建明对待MARY的爱是占有多过奉献,因此在这份感情得不到回应的时候,他选择了毁灭。
刘建明不能和喜欢的人风雨中相守,就只能在另一个MARY的表象之下选择了忘却的生涯,最后因为自己的身份暴光,他甚至连这个MARY(郑秀文)也失去了。如果用世俗二字来描述刘建明的爱情,那么陈永仁的爱情几乎可以称的上是清高,他与心理医生李心儿之间的情感来往,建立在对等,甚至无关情欲的基础上,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患者,他们在幽默睿智,无伤大雅的玩笑中,建立起心理的交流,这份爱情并不极端,表面上看他像流水,但实质上与韩琛和MARY之间的爱一样,都是一种相知,进而相守的关系,在风雨飘摇中保卫心灵的乐土,这份爱情,给陈永仁最后的时光里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回忆。
江湖中波谲云诡,刀光剑影,若无佳人相伴,纵能笑傲江湖,只怕也有遗憾。而英雄美人,本就是千古佳话。江湖中的爱情故事正所谓大生大死,敢爱敢恨,令人荡气回肠,让武侠成为成人的童话。但另外一方面来说,江湖中的爱情故事脱离不了一般爱情故事的套路。以下我们就以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为例,以令狐冲的爱情故事为依托,分析一下江湖中的爱情类型。
令狐冲是个英雄,且生性多情,身边自是少不了美人。在他的生命中,曾有过四个女子,虽然结局或归宿各不相同,却同样典型。其中,代表单纯依托的是岳灵珊。她与令狐冲幼时青梅竹马,长大后更是一同出生入死,这份情感,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了的,但却没有涉及情爱。人前人后,令狐冲总是叫她“小弟”。其他的师兄弟们也管她叫“乌鸦嘴”。
虽然岳灵珊曾涂脂抹粉恢复女儿妆,也曾大胆表白过,但令狐冲似乎丝毫都没有放在心上,心中想着念着的始终是旁人。不过好在岳灵珊天性开朗豁达,醋吃过了也就算了,而她的情敌们留的留,死的死,她才是最后的赢家。她知道令狐冲心里始终都会忘不了她们,但最后在他身边的,还是只有她。她的要求不算很高,而且比较简单,而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
任盈盈代表的是地位对等的恋爱。她是日月神教高高在上的坛主,处理教务或应敌时,她冷静干练,巾帼不让须眉,但除了蓝凤凰外,没人知道她坚强外表下的心事。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对令狐冲牵肠挂肚。人前不敢表露半分,只有夜深人静时,轻拂瑶琴,聊慰相思。但是令狐冲退出江湖的决定与她留在江湖中的决定产生的冲突,所以两人只有分别,从此再也没有机会重逢。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能陪着她的,只有那架古琴和那首百唱不厌的《笑傲江湖》。
诗诗是唯一对令狐冲没有感情的,但她的风情却令他刻骨铭心,这不能不说是个绝妙的讽刺。诗诗与令狐冲之所以有交集,完全是因为东方不败的命令。生活常常给我们以巨大的反讽。最甜美的沉溺很快会变成最尴尬的苦涩。诗诗执行的任务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屈辱,而令狐冲记住的却是另外一个人。
东方不败与令狐冲之间的感情正是因为最后的覆灭而显得理想。如果说前面的三段爱情都有可能通过坚持和努力获得最后的结果,那么就只有这第四段属于彻底没有希望的恋情。东方不败与令狐冲之间的爱情建立在架空的基础上,然而一旦加入了现实的因素,就会荡然无存,最后两人兵戎相见,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令狐冲最后为东方不败飞身跃下悬崖,但两人还是最终诀别了。这样的恋爱几乎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惊鸿一瞥,即使在脑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却怎么也不能真实地触摸到。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每个人仍会努力寻找一套试图去解释世界的方法,王家卫用来解释一切的,放在电影《东邪西毒》里,就是“情”。如果说无间道里面强调的是在风雨之中寻找心灵的安慰,爱情给人带来的大多是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在电影东邪西毒里,爱情给人带来的只有伤,求而不得之伤,所爱非人之伤,嫉妒怨恨之伤, 金庸小说中的名字给予了电影一个无限宽广的想像与创作空间,这个框架内排演了一幕人间戏剧——一幕虽然是武侠人物,也仍摆脱不掉爱恨情仇、执著之苦的戏剧。这幕剧里出场的人物,几乎都是如此。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并未真正出场,而其欲求一败而不可得的绝代高手形象却宛在目前,深入人心。
《东邪西毒》赋予了这个人物以全新的解释,在王家卫的这个以情来解释一切的世界里,独孤求败被理解成一个放逐了自我的人,因为一生不再涉足爱恨,因为内心再不起波澜,才可以倾心与剑,使剑术臻于完美,而终于成为金庸笔下的那位难求一败的孤独剑客。
王家卫强调的是这个人物的孤独——林青霞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似乎再现了庄子笔下那种凌波而行的出尘之美,然而其内在的隐喻却丝毫不美好——这个画面象征着自恋、拒绝,象征着除自己外不再通融于任何人的心灵世界剑气激起的滔天白浪,也是她内心压抑的情感的比喻。而把这个孤独剑客的故事向前推,便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伤害的悲伤故事。坚强的下面埋藏着脆弱,一个绝代高手的心灵深处,躲藏着两个名字,和一个受了伤的人。
用武功来譬喻人心是《东邪西毒》的高明之处,这样的人物除了独孤求败,还有洪七。只不过洪七的武功超绝并非来自后天的放逐,而是缘自他内心中与生俱来的单纯——“我的刀快,是因为我直接”。
洪七是电影里一个特例,是这幕戏剧里唯一不被痛苦所纠缠的人物,而这些都缘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简单个性,洪七这个人物的“情”同样也代了他的世界,与其他人那些看似华丽却无不痛苦纠缠,言不由衷的爱情相比,洪七的感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样,如此朴实而真挚,而这种简单感情就和他的个性一样,是旁人未必看的起、却也绝对学不来的。所以当洪七最后带着平庸的老婆去闯荡江湖的时候,欧阳峰会感到嫉妒。当衣衫褴褛的洪七躺在床上,由老婆喂饭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浪漫。
洪七是电影《东邪西毒》里改编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原著里的洪七公有一个“九指神丐”的称谓,别无其他的解释,而王家卫便赋予了年轻的洪七一个如此令人动容的断指故事:为了一个鸡蛋而失去一根手指,从一个天下最快的刀客变成一个废人。而他此时竟然仍就可以对西毒说,如果你听说有一个九指的英雄,那一定就是我!这个情节象征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和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他可以在失去了一切之后重新开始,一个本来应该悲哀的故事就这样被赋予了最浪漫的寓意。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由着欧阳峰的视角一一登场,影片的第一句话,“很多年后,我有个绰号叫西毒。”王家卫同样以“情”来解释欧阳峰的性格,他的“毒”缘自嫉妒,缘自失败的情感。因为年少高傲,他的爱人负气嫁给了他的哥哥。于是欧阳峰远走大漠,玩世不恭,然而我们又可以屡屡看到他内心的挣扎,所以他会对洪七说“事在人为”,会以黄药师的身份对慕容嫣说出“就是你”。他最大悲剧就在于——只有换了他人的身份,才能变得积极于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被忘却了。
一个叫慕容燕的人来到欧阳锋这里,要求他杀掉朋友黄药师,因为他抛弃了自己的妹妹慕容嫣。而慕容嫣又去找欧阳锋,让他杀了她哥哥,因为她哥哥不让自己和黄药师在一起,反反复复,两种身份来来回回,最终没能杀死黄药师,而真相也渐渐明了,其实,慕容燕、慕容嫣只不过是同一个人的两个身份,在这两个身份后面,躲藏着一个受了伤的人,她因为一个浪子的一句笑语就轻易地许诺了自己的一生,电影强调的是这个人物的孤独,慕容燕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似乎再现了庄子笔下那种凌波而行的出尘之美,然而其内在的隐喻却丝毫不见美好,这个画面象征着自恋、拒绝,象征着除自己外,不太通融任何人的心灵世界,剑气激起的滔天白浪也是她内心压抑的情感的比喻。
 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并未真正出场,但其欲求一败而不可得的绝世高手形象却宛如亲见,深入人心,《东邪西毒》赋予了这个人物全新的解释,在王家卫的世界里,独孤求败被理解成了一个放逐了自我的人,因为一生不再涉足爱恨,因为内心不再波澜,才可以倾心于剑,使剑术臻于完美,而终于成为金庸笔下那位难求一败的孤独剑客。
《东邪西毒》里尽是求而不得之爱,求而不得,辗转难寐,又不能忘怀,只有借助外力一坛叫做醉生梦死的酒。这坛酒是一个隐喻,喝下了它,就没有了记忆,没有了记忆,就忘记了自己的爱情。但电影里有一个特例,就是洪七。
洪七是这幕戏剧里唯一不被痛苦纠缠的人物,而这些都源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简单个性,与其他人那些看似华丽却无不与痛苦纠缠言不由衷的爱情相比,洪七的感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样朴实而真挚,而这种简单的感情就是他的个性,旁人未必看得起,却也绝对学不来。当衣衫褴褛的洪七躺在床上由妻子喂饭的时候,我们能感到一份简单得近乎质朴的浪漫,当洪七最后带着平庸的老婆去闯荡江湖的时候,我们会和欧阳锋一样,感到妒忌。
洪七是电影《东邪西毒》里改编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和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独孤求败与洪七代表了两个极端,独孤求败选择了忘,洪七选择了守,因此,《东邪西毒》是一部以武侠为包装的关于爱情,关于人心的电影,出现在这里的江湖人物中,除了洪七,没有一个能摆脱欲望,摆脱求而不得的痛苦,这个人物赋予了一个本来应该悲凉的故事最浪漫的寓意。
确切的说[东邪西毒]是一部以武侠为包装的,关于爱情,关于人心的电影,出现在这里的江湖人物中,没有一个能摆脱拒绝、摆脱欲望、摆脱求而不得的痛苦。
江湖里的爱情笑中带泪,喜中带哀,但悲凄的东西,却能转向温馨,滋生美好的愿望,1995年徐克担任导演和监制的电影花月佳期上映,虽然本片时梁祝的跟风之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部线条结构异常清晰的影片,成就我们一个实现的愿望。
这是一个有些离奇的江湖爱情故事,江继威和洪欣欣一个是银行小职员,一个是戏班子的花旦,他们总是觉得对方阴魂不散,祸害自己的姻缘。彼此相当记恨,原本这两个人相互厌恶,但是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他们必须回到两个星期前,一个去阻止自己的死亡,一个去查自己是否被轻薄,于是通过一支电灯泡两人回到了过去。
为了阻止江继威被卷入银行劫案而被杀来自未来的洪欣欣和江继威疲于奔命,他们想让过去的洪欣欣帮忙,但每一次都阴差阳错,反而让过去的两人互相憎恶,甚至到了切齿的地步。花月佳期利用一个巧妙的时空循环,制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场景变化。故事发生的背景,恰好又是在民国时期,导演徐克正是借用了这一新旧交替变化多端的年代,使得姻缘如梦幻般美丽,却无法捉摸的本质,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江继威和洪欣欣在回到过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而爱上了对方,甚至到了愿意为彼此牺牲的地步。然而两个星期以前的他们却只能在彼此的互动中更加痛恨对方。电影的高潮发生在月老庙中,这间月老庙正是当初江继威和洪欣欣结怨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看似掌管人类姻缘的地方,四个人终于能够平心静气的开始对话。
可惜好事多磨,因为江继威和洪欣欣的打扰,银行抢劫的主犯阎罗王失去了发财的机会,恼羞成怒的他赶到了月老庙,想要四个人的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大家第一次消除了隔阂,同心协力,前面说过,在导演和编剧的巧妙构思下,江继威和洪欣欣通过一支电灯泡回到了过去,然而或许爱情原本就是一种触电的感觉,因此在这个时候,借灯泡和电线成为了获胜的关键。
无数侠客饮恨,无数美人垂泪。武侠的世界里,在恩怨情仇、剑光剑影之中游走的,是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神韵。一幕幕人间的戏剧,道出的是江湖中爱情的孤独。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让我们避开空空独守、两两相忘的伤神,留住那共渡一生的美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