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学现卖

标签:
解释学知识教育叙事研究伊娃海明教育 |
分类: 关于教育 |
明天,我要在ALICE教授的课上做一个PRESENTATION,题目是Hermeneutic knowledge: Dialogue between experiences,中文意思大致为——“解释学知识:经验间的对话”。听听这个题目就够俺晕一阵子的,更何况还要把全篇共8500字、16页的内容,在教授和全班面前说清楚、讲明白——实在是太难了!
俺试着把文中的一些段落翻译成中文讲给同学听,同学们睁着特别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茫然地摇头,摇头,摇头——听不懂!怎么办呢?先上网寻找一些与文章及作者相关的材料来看,尝试从了解写作的背景、目的及过程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再去请教ALICE教授对于文章关键词的理解,教授告诉我:加拿大本地学生读这篇文章也得两遍,国际学生就得四遍起读了。俺别无选择——只能点灯熬油一遍一遍地研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昨天我终于把辅助PRESENTATION的PPT做完了,也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含义。
本文主要阐述个体怎样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回顾,用叙事(Narrative)形式结合解释学知识(Hermeneutic knowledge),去理解他人、理解文化背景,进而去理解这个世界,找到文化和价值观的归属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和美国的学者开始将叙事研究引入教育领域,教育叙事研究从丰富多变、丰富多彩的教育现象出发,以教师的经验为中心,以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述研究成果,进而深入探究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过本文的作者是瑞典人伊娃海明(Eva Gorgeii-Hemming),她是瑞典厄瑞布鲁大学(Örebro University)音乐学院的高级讲师。
近些年教育叙事研究开始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兴起。
文中有一些句子很耐人寻味,贴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
Choosing a theory is also choosing a perspective, a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选择了一种理论也就是选择了一种观点,选择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When we study the world we can never take up a position outside ourselves, our own lives, our own ideas.
当我们研究世界时,我们从来无法采取一种置身于我们自身、我们自己的生活及我们的思想之外的立场。(换言之,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是有局限的)
Only by setting the part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can we understand the part – and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parts can we understand the whole.
只有把部分放置在与整体有关联的位置上,我们才能理解部分;同样只有理解了部分我们才能理解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