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双语小环境
说到学英语,我想我更愿意说是学语言,实在不是一件需要太多争论的事。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嫁了一个德国人,两个人相遇在美国,所以平时用英语交流。等他们学成后回到德国结婚,女儿出世后,乐子来了----该让孩子先学哪国语?激烈争论后,最后他们决定,生活一切照旧,家里依然是三国语言横行:爸爸对女儿说德语,妈妈对女儿说中文,夫妻两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英文。结果女儿会说话后,果然首先会说的是两人的母语,但她不会区分哪国语言,说出来的是混合语,中德词汇混杂。再大一点,知道见人说人(中国)话,见鬼说鬼(德语)话。(朋友原话,绝无歧视之意。)而且,她也听得懂父母两人用来交流的英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文也好,英文也罢,总之他们都是语言,是用来交流用的。对于初学语言的幼儿来说,他们没有成年人的分辨能力,对父母说的所有语言,只是简单的模仿。在我看来,如果你能象我的这位朋友一样营造出一个双语甚至多国语言的小环境,你的孩子就能很好的说双语。
我家宝儿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5个月前,他只听过汉语,所以他刚刚开始学的就是汉语。15个月后我父母走了,我们把他送到幼儿园那种全英文的环境,他很快就开始说英文。由于一天里他清醒的时候和我们接触的时间实在有限,大概一两个小时吧,后来他的汉语就逐渐退化,你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即便他讲汉语,也是用英语的发音来,就是“卖羊肉串”式的汉语。26个月,奶奶来,他在家待了一年,又把英语还给了幼儿园,从新选择了汉语,那时受奶奶影响,称美国人为“外国人”,我教他英语他都不学:“妈妈我学不会英语。”38个月,宝儿正式接受学前班教育,一个月后,他又捡起了英语……
不过这一次,Raven实在怕他小人家再次忘掉中文,所以规定我们在家里一定要说中文,不过宝儿也有要求,要父母在学校或是单独和他在一起时说英文。呵呵,聪明宝儿主动要为自己营造双语环境。为了语言上能跟得上儿子,也为了克服在北美第一代移民父母的通病:因为语言跟不上孩子,不能用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英语说服他们,到头来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反正说了你也不懂。”宝贝爹妈只得潜心修炼,至少要能够自由的和老师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可以和宝宝谈天的气氛,不至于孩子说了什么家长茫然不知所云。这就是安妮妈妈说的“同步学英语”,呵呵,顺手借来,安妮妈妈不要说我盗版哈。更何况,既然爸爸妈妈可以说双语,没有理由不要求他说,对不对?
后来等到妹妹开始学说话,因为奶奶带,她的母语还是中文,但有宝儿的前车之鉴,我们还是采取了很多方法帮助贝贝在上学前班前熟悉英语。
家庭双语环境:

在家里,我们总要挑一段时间跟宝贝俩说英文,或者干脆中英文混说,这在北美非常普遍:中文的句式,加上英文的单词,非常可笑,可是我觉得对孩子吸收语言非常有用。
比如给宝贝吃冰淇凌:贝贝,妈妈今天买了Ice-cream,do you want some?
再比如让他们收拾玩具:今天谁不 clean up 玩具,谁就没有gift.
再有,就是有意识的让宝儿教贝贝一些英文儿歌,大的带小的连唱带比划,宝贝俩既联络了兄妹感情,而且效果比妈妈教还要好,除了家里比较吵让人难以忍受以外。
就这样重复多了,不需要你中英文对译,贝就会明白你说的是什么,然后她也会慢慢的模仿,不必刻意去纠正她每一个词的发音,她会听,会自我纠正。就这样,贝贝学了很多英文词汇和小句式。
出外参加各类集会与活动:
夏日嬉戏,男孩子最爱的打仗游戏,那个带着面具,对着镜头拉弹弓的淘气包就是宝儿
应该说让宝贝学语言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们丢到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每次宝儿学校,或是那家同学举办什么集会,通常我们会全家出动,俩小在这类
party
上是从不需要父母帮忙的,他们是如鱼得水。说来奇怪,我很清楚贝贝还不会说整句英语的,可是她就是有办法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告诉”不懂中文的家长们她要什么,也可以和宝儿的同学和他们的弟弟妹妹们玩成一片。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我清清楚楚的听到她和那些美国孩子说中文,而那些孩子们回答的显而易见也是我听不懂的某国语言,可能孩子间有些东西是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的吧。每次集会回来,贝贝的英文或是其他哪国文的“词汇量”总会长一些,非常有趣,也算是自学成才吧。
旅游增长见识和语言能力:
↓ 宝儿贝贝在迪斯尼与小小爱因斯坦里的Rocket合影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点不假。通常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出去游山玩水几天。也算是换换环境,从新充电。孩子们呢,也非常享受这种不在家的日子。宝贝俩在布什家的农场看过野花,到白宫外的草坪上打过滚,参观过华盛顿的农庄,也玩过迪斯尼乐园;亲历过雷鸟的飞行表演,参观过热气球的升天,还体验过失重的太空之旅。Raven
感觉,每一次出行,宝贝俩都有一定的收获:对美国的人文,地理以及历史甚至是科技各个方面,总算也走马观花一回吧。所以宝儿才会对“生命的循环”有所感悟,对绿色环保有所热爱。这种见识是在家里埋头苦读换不来的。而每次回来,宝贝俩嘴巴里的词汇都会更新一点,或者说,更英语化一点。有趣的,是当他们在荧幕上或是书本上再看到同样的场景时,他们会急切的用各种语言向父母表达,他们去过,他们还记得什么。
最后 Raven
想提出的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用进废退的。指望一周一次或几次的早教课,孩子的语言学习进度肯定快不了,而且始终会处于忘一点,再补回来的状态,事倍功半。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双语环境,好处在于每天的语言刺激,熟能生巧。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实际上比汉语要好学。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们多听,多看,并且大胆说出来,不要怕孩子用错词,说话句子的结构不对,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造句”,想想我们学中文时,不也是不断的模仿,纠正,再学习吗?英文也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