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美:孩子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

(2010-06-01 19:22:42)
标签:

美国

育儿

儿童教育

分类: 幼儿早教

 

--------谈海外教子也要尊重所在国传统

 

北美:孩子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

 

    谈到这个话题,除了 Raven 最近忽然有些八卦以外,实在还是有感而发。

    时值5月,是美国孩子们上学的最后一个月,几乎每个孩子包括老师心里都长了草啦,于是这个月的活动最多,上课最少。有家长老师们出面组织的谢亲会,谢师会,有孩子们自己出面举办的生日会:未来的3个月,一是暑假大家很难见面,二来德州的炎热天气不再允许孩子们在中午时分户外游戏,所以这一个月里我们接到N多的邀请去参加孩子们的生日Party。考试?上课?哈哈,5月份就是迎接德州夏日来临的集会月!

 

户外活动,孩子们之间少有肢体接触

 

北美:孩子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
北美:孩子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

 

    说来有意思,在这么多户外活动中,我很少见到孩子们之间你拉我扯,打打闹闹。就是在他们玩的最激烈男孩子们的游戏“打仗”时,大家奔跑,追赶,用弹弓互相瞄准,射击(子弹是软橡胶球),我都没见到激动的男孩子们勾肩搭背或是拳脚相向的场面:中弹的人“自动倒地”----死了,旁边的人绕过他接着打。

    在后来的几次户外活动中,我都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在国内常见的要好的小朋友间手拉手的现象,这里见不到,孩子们高兴起来打成一团的现象,这里也见不到。那么这和我以前说的西方的热情奔放,朋友,亲人之间的热情拥抱是不是有矛盾呢?

 

长者对孩子:触摸请经过孩子同意

 

北美:孩子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

 

    这其实不矛盾。一般在宝贝长大准备上学时,北美的家长就会开始教育孩子:你的身体只属于你自己,别人想要碰你必须经过你的允许;同时要学会区分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坏的”----父母,祖父母的亲吻与拥抱,传递的是亲人的爱与关心,令孩子们感到愉快与安心,那就是好的,任何让孩子感到不安,不适的触摸都是“坏”的,孩子有权利说“不”,更不要说在有威胁性,伤害性的触摸,以及不允许孩子对别人说的触摸,这些,孩子们都要学会大声说“不”,而且要记住,别人这样对你,不是你的错。对孩子自己也一样,如果孩子的触摸是另一个孩子感到不悦,那么,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这样做:不要轻易触摸别人的身体。

 

    而这一切,皆源于美国法律对孩子的保护,在美国人看来,儿童天生处于弱势,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为使孩子们远离儿童暴力,性侵犯和性骚扰,首先需要教育孩子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样的触摸使你感到愉快,而什么样的触摸有时你感到害怕与抗拒。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在受到“不好” 的触摸或是打骂时,大声说出来,告诉自己信任的亲人,或是老师,他们会帮助你。在美国甚至还有一个儿童福利组织,叫做儿童保护局,是专门保护儿童权益的,他们的权力很大,一旦他们发觉孩子的家长有问题,对孩子造成了“侵犯”,那么,这些家长就可能会失去对孩子的抚养权与监护权。

 

中美两国关于孩子身体隐私方面的巨大差异

 

    在中国,孩子是“父母的”,在父母面前,孩子特别是幼儿是没有隐私的,父母对孩子全心的爱有时也会体现在“打,骂”孩子上,在美国,孩子的身体是他们“自己的”就是作为父母也必须加以尊重;在中国,如果你喜欢别人的孩子,你可以摸他,抱他,甚至亲亲他,在西方,不经过孩子本人允许,你不可以摸他,抱他,亲他;在中国,“长者赐,不可辞。”在西方,公共场合我们都会告诫自己的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喜欢孩子而把自己带的小食品给不熟悉的孩子,特别是西方孩子。这些我们这些在美国的中国父母是一定要在意的:在一些小细节上一旦做错了,你可能就会失去对你亲生孩子的监护权:

 

事例一:父为继女涂药被指性侵犯与警方冲突遭枪杀

    那还是我刚来美国不久,美国密西根州就发生了一例很轰动的中国爸爸被警察击毙的事件。起因其实很简单,当时37岁的曹显庆先生给其8岁患尿道炎的继女涂药和换衣服,刚好那一阵子孩子的学校开始进行健康教育,老师告诉孩子们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允许异性触摸的,这个傻傻的孩子就跟老师说了她爸爸给她上药的事。老师的警惕性很高,当即就报告了儿童福利局,说明这孩子可能受到了继父的性侵犯。当社工准备强行带走他的4名子女时,他与警方发生冲突,被警察打死,而他的太太亦被当局控告忽视及未能负起照顾儿童之责,要求中止她对4名子女的抚养权。

 

事例二:自己的子女打骂不得

    那是2006年的发生在加州橙县的事。柯女士9岁的全“A”儿子离家出走,被警察截住时告诉警察:“妈妈不爱我,妈妈打我。”警察立即报告社会福利局,后又发现其女儿身上有一块乌青,他们怀疑是妈妈打的,于是柯女士失去对俩子女的抚养权。而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柯女士像大多数中国妈妈一样,给孩子很多强制性的约束和规定,犯错误就非打即骂,除了作业,每天孩子还有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该严加管教打骂几下很正常,可是在美国:“孩子都离家出走了,还不是虐待?”

 

    这种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不管是因为溺爱孩子忽略性别与年龄而被人误认为是性侵犯,还是因过度的“三娘教子”而引发虐待嫌疑,对于在美的华人来说,都是应当引以为戒的,“教子”也要尊重所在国的传统,不要给自己找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