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010-10-19 05:14:38)
标签:

美国

育儿

儿童教育

分类: 幼儿早教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上周看到小棒宝的文章《该教育孩子听老师的话吗》,看过之后一直很感慨,确实,在美国,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从没有接到老师类似的投诉,倒不是说我家宝贝乖巧的不犯错误,而是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就把这类问题解决了。在 Raven 看来,这样的事情,归根结底,在于中美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的一个根本差别:在中国家长看来,孩子是“我”的,所以父母需要为孩子的失误买单,而在美国家长看来,不管多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能做的,是帮助孩子自立,所以孩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北美的孩子自接受教育的那天起第一件事就是社会规范教育

    早在宝儿四岁进4岁学前班(Pre-K4)时,一次开家长会,宝儿带我参观他们的教室,特地给我指了一下教室门边的一个特别放置的椅子:“妈妈,那个就是 Time Out 椅子。”

 

    Raven 一听就好奇了:“那宝儿有没有坐过那椅子?”

 

    宝儿摇摇头:“我没有,那是给 Bad Behavior(坏习惯)的人坐的。昨天 Kevin 就是在上课时大声说话,老师说了没听,后来就被 Time Out 了。”

 

    哟,小家伙知道什么叫 Bad Behavior?Raven 在家里讲了多少次的,还不如一张 Time Out 椅子!于是忍不住又多嘴:“那宝儿给妈妈说说你们的 Bad Behavior 有什么?”

 

    这回宝儿傻眼了,嘀咕半天,最后老老实实跟妈妈说:“妈妈我不知道。Everybody should have good behavior and respect others(每个人要有良好的举止,要尊重别人。)”等到了一年级的时候,宝儿再跟妈妈谈规矩,就变成了:“Do into others as you want others do into you”大意应该是: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老师在学校教给他们的行为准则。

 

    就拿3岁的贝贝来说,自她上学的那一天起,她也开始接受这种社会规范教育:有一天,也是在和妈妈的闲谈中,她说起她的好朋友乐乐在学校被 Time Out 的经历,也是:她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大声说话,就被 Time Out 了,她哭了!当 Raven 问道乐乐是不是好可怜时,贝贝的回答居然是:妈妈,她不该说话!嘿嘿,小小年纪,居然就明白了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这可不是妈妈教出来的,我家贝贝在家里比这赖多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孩子既然受教育的第一件事,实际上就是社会规范教育,就象安妮鲜花说的,在这里,孩子尊重的是规矩本身,而不是某个老师,而对于规矩,则是每个人,不光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同样需要遵守的。

 

3-6岁,老师教给孩子们的第一件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今年我家两个宝贝开学后,每人拿回来一本Student Conduct,我的理解是《学生守则》。厚厚的一本,英文和西班牙文双语,感觉上是给家长读的,讲述的是家长的职责:比如要让孩子按时到校,不迟到,有些学校要求穿校服,要求家长给孩子带中间餐等等。关于这部分要求,如果你有异议,可以跟校方商讨,但在校方作出修改之前,家长们是需要遵守的。

 

宝儿的第一次家长会6岁儿子独立带妈妈参观学校

 左:学前班的守则。右,一年级学生守则,下面的铅笔字是学生签名

 

    而真正的老师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则在他们的教室里挂着,从学前班一年级,标准不一样,但总体上只有一个宗旨:要遵守规矩,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家长会上跟宝儿的几任老师的交谈中,Raven 得到的信息都是:自孩子四岁上学开始,一直到一年级,第一个月老师基本上都在给孩子们讲校规,教孩子们社交礼节,把小学生应该明白与遵守的良好习惯教给孩子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孩子们将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与理解。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宝儿老师发来的月报,其中的一条就是强调一年级学生的独立性,黄色的部分是 Raven 标出的,重点意思是要求家长在家里也要鼓励孩子独立与负责任,这样才能顺利的把这优点带到学校。

 

    宝儿现在班上的老师,每月都要给家长发月报,告知家长他们这个月学习的内容,孩子应该达到的标准等等。在这个月报上,专门有一块是强调孩子的独立性的,要求家长鼓励奖孩子自己看题目,做作业,检查对错,家长最好只在一旁提醒协助,而不要代替孩子检查作业;同时,每天的书包,带回家的文件材料,老师也要求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检查,需要签字的交给家长,自己的书包以及其他随身物品自己负责……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行为,只能由自己负责,而不是依赖于家长去和老师沟通。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宝儿开学以来的操行成绩,还好,一页飘绿,不像他以前在学前班时,时不时的就回来一个黄色的,然后就要求给妈妈解释原因,还好的是每次都能说出自己错在哪里,看来是记住了。蓝色我是从没见到过,看来宝儿在学校是个乖孩子。

 

    那么,孩子犯了错误怎么办?每周,宝儿都会从学校带回来一个绿色的文件夹,那里面有孩子们每周的行为表现评分:绿色的,是E(excellent);优秀,黄色的是S (Satisfactory),满意;蓝色是P(poor),勉强;至于最后就是红色U(unsatisfactory),不及格了。据宝儿说,要是行为操守拿到了P,那就要去见校长了,这就表明麻烦大了,我曾问过宝儿,那要是到了红色怎么办?宝儿挠了半天头,最后跟我说还没有人得到红色,他不知道。哈哈,看来,学生自己还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他们很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同时,俺也注意到,在处理学生操守问题上,没有一条是跟家长有关系的,Raven 认为这就是孩子必须学会自我约束的具体表现。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从属于父母的,不能包办代替

    这一点 Raven 的感受最深,觉得这是中美两国家长在看待孩子问题上的最大差异。在中国家长看来,孩子从属于父母,“这么小的孩子,他们懂什么?”所以喜欢事事为孩子出头,替孩子拿主意,所以中国家长为孩子付出的最多,而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第一个冲上去的肯定是家长。

 

    对于美国的父母,他们认为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家长需要做的,是鼓励,教育他们学会独立,学会为自己负责。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次宝贝爹的朋友从北京来,我们一起出去玩,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贝贝摔倒了,Raven 随口就说了一句:贝贝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快自己爬起来!不想这句话居然引来了朋友的赞赏:就是,对孩子就应该这样!小孩子摔跤常有,不是父母的错。我当时就愣了,尽管一肚子疑问,最终也没干问出口:难道你家孩子摔了你还要向他道歉不成?这种意外是怎样也避免不了的,而且我的感觉,孩子摔一次,下一次就会长记性,不会在同样的地方再摔跤,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有时,在和宝儿的闲聊中,也会得知他的困惑,比如他不知道该怎样和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的 Raven 常常是一个倾听者,听着孩子如何想出好办法来 make friend,有时觉得宝儿很聪明,妈妈也跟着骄傲。让我想办法?拜托,我还不知道怎么和周围的美国人交朋友呢,哪里会想的出更好的办法?而 Raven 觉得宝儿经过一次次的小挫折,就在这样的小事情上处理的越来越好,别说,当娘的真是与有荣焉。

 

    我周围的有些大孩子的妈妈也跟我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些妈妈事事包办,结果孩子上了大学,早晨还要妈妈打电话叫起床,听着很别扭,不过联想到国内关于高薪妈妈辞职给儿子伴读8年,又觉得中国的妈妈实在是太辛苦,可怜天下父母是是一回事,如果一直把孩子抓在手心里,那么他以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呢?至少 Raven 是非常忧虑的。就像是圈养的小鸟,当你真的放手时,他还会飞吗?

 

   

掌握育婴行业动态,与育儿专家在线交流!加入新浪亲子大本营,你就是2010IN父母!看宝宝搞笑视频、图片、语录,请关注最火爆亲子围脖宝宝逗你玩 ~~详情请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