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魅力
(2010-08-10 21:38:16)
标签:
京胡传统文化二叔京剧诸葛亮 |
分类: 传统文化、修行 |
今年北京的夏天格外的热啊!回想小时候仲夏时节,每天晚饭过后,大人们总是沏上一壶好茶,围坐在院中的石桌边品茗聊天,好不惬意啊!当时的好茶也就是“茉莉花茶”或者“高碎”,偶尔有点“龙井茶”。那时的夜晚星星繁多耀眼,我们总坐在那里数星星。常听大人们讲“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那时我就经常想哪个星星是我呢?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我干什么呢?。。。。。。每次都是茫然的开始,迷茫的终结,眼睛望的累了,就在母亲温柔的怀抱中沉沉的睡去。那时的我相信只要好好的多学知识,长大成人必有用武之地,天生我材必有用。
金爷爷不只是菜炒的好,而且还拉的一手好“京胡”。每天傍晚,经常有些喜欢唱京剧的邻居聚在我们家,因为那时我们家比较宽敞,树木花草也比较多,凉爽舒适,所以大家都愿意在我们院里纳凉。老少爷们凑在一起再唱上几段京剧,透着那么和谐、亲切、幸福、开心、其乐融融。无论谁唱什么段子,都是金爷爷的京胡伴奏,金爷爷一把京胡拉的出神入化,什么段子也难不倒他。一把京胡把大家拉到了一起,共享和谐与幸福。
我那时候太小,不懂得京剧,更不知道大人们唱的是什么,只听得“咿咿呀呀”伴着悦耳的胡琴声,很有一番韵味。后来才慢慢听出一些,比如“我站在城楼观山景。。。。。。”这是马连良的老生戏,戏名“空城计”,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用计抵挡司马懿攻城的典故。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的能人。他能排兵布阵,屡建奇功;他能借来东风,火烧连营;他能处事不惊,在空城楼上抚琴吓退敌兵。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很多戏,都是在那个时候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无形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唱的尽情尽兴,有板有眼,听的有滋有味,摇头晃脑。高潮时喊“好”声、掌声是此起彼伏。我们这些小孩,当时就是看热闹而已。其实也不然,寓教于乐,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小就深深的扎根在心中。
我的本家三爷爷,那更是个老戏迷。他的侄子(我管他叫二叔)一家,原来是唐山京剧团的,每次来京,他都要和大家一起唱上几段。后来听说,在唐山大地震中二叔一家都遇难了。从那以后,大家也就没再聚和唱,也就再没有听到金爷爷的京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