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9):巫山、巫峡

标签:
长江巫山巫峡神女峰神女庙 |
分类: 读书笔记 |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
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
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
杜甫的旧相识唐某(排行十八),原为汾州(今山西汾阳)刺史,遭到贬谪途径巫山,当地官员设宴相送,并叫上路过的杜甫作陪。因据说杜姓和唐姓都出于上古尧帝的后代“唐杜氏”,本为一家,所以杜甫把唐十八称为族弟。杜甫在同时所作的另一首诗《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中提到:“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峡邻。”“清江”流过施州(今湖北恩施),故可知唐十八应该是被贬谪到施州去,将在巫山县这里弃船登岸,走陆路(南陵古道)前往施州。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
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东县闻铜臭,江陵换裌衣。
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
吴侬:吴地方言中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侬”指吴人。黄庭坚是江西人,三国时为吴国地域,故这里“吴侬”用来自指。“东县”二句:过了巫山县,就进入了使用铜钱的区域,到江陵时气温升高该换上夹衣了。五代时期,割据蜀地的后蜀政权用铁铸钱,到了宋代,蜀地仍习惯使用铁钱,而楚地则一直习惯用铜钱。巫山县属夔州,为蜀地;巴东县属于归州,为楚地。所以黄庭坚说“东县闻铜臭”。丁宁:即叮咛。黄庭坚叮嘱老天爷不要下雨,明天要迎着朝晖驶入巫峡。
巫山古县。老杜淹留情始见。
拨闷题诗。千古神交世不知。
云阳台下。更值清明风雨夜。
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拨闷:指杜甫诗《拨闷》:“闻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云阳台:指巫山高唐观,即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宋玉《高唐赋》中所说:“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更值清明:黄庭坚六年前(1195年)被贬黔州(今重庆彭水),溯江而上到达巫山县时也是在清明节前。黄庭坚说杜甫诗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和杜甫真是“千古神交”。
浓云骤雨。巫峡有情来又去。
今夜天开。不与姮娥作伴来。
清光无外。白发老人心自会。
何处歌楼。贪看冰轮不转头。
姮娥:即嫦娥,常借指月亮。冰轮:也是指明月。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黄庭坚没有望见明月,但心中有家乡的明月,思乡之情一丝不减,所谓“何处歌楼”,当然是家乡的歌与楼。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
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
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
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
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叆叇:云气浓重之貌。朝云、暮雨:来自宋玉《高唐赋》中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阴,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此指巫山高唐观。朱翠、靓妆:朱颜翠发、盛装华服的女子,这里指迎接人群中的舞女。画戟:古兵器名,这里指迎接的仪仗。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去天尺五:极言黔州地势之高、地域之远。神州:指京城开封。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叫声音悲苦。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迎接晚宴的轻歌曼舞,醉意朦胧,场面越是写得热烈,越能反衬出黄庭坚心头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
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细腰宫:指楚宫。因谚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出自《墨子·兼爱中》。流人:被流放的人,黄庭坚自指。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白头新:即“白头如新”。相交时间很久,到了老年,却还如同刚刚认识一样。形容彼此交情很浅。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襄王梦里: 指宋玉在《神女赋》中记述楚襄王与神女梦中幽会之事。羁人:离家在外之人,黄庭坚自指。黄庭坚登上巫山县楼,远眺对岸南陵山,回望楚阳台,吊古伤今,抒发心中的沧桑凄凉之慨。
其一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其二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鬼门关:指三峡西陵峡中崆岭滩,有三峡民谣“青滩泄滩不算滩,空舲才是鬼门关”。 五十三驿:指从京城附近出发已经走了五十三驿(不一定为实指)。四十八渡:跟“一百八盘”一样,也是往黔州途中的地名,在今重庆黔江区。《蜀中名胜记·黔江县》:“四十八渡水,在治西二十里。”这两首诗既描写了路途艰险曲折,又表现出作者宽厚博大的襟怀,以及坚定不移的志节。
攻许愁城终不开,青州从事斩关来。
唤得巫山强项令,插花倾酒对阳台。
折花厨酝:古人的习俗,折花枝插于酒器上以示风雅,或投花于酒中以使酒中溶入花香。愁城:喻愁苦难消的心境。例如北周诗人庾信的《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此典故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桓公(东晋权臣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下到脐部,而劣酒的酒气只能停留在膈之上。强项令:指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语出《后汉书·酷吏传》中董宣的事迹,形容人刚正不阿。此处代指宋肇,大概黄叔达知道宋肇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的。
其一
一百八盘天上路,去年明日送流人。
小诗话别堪垂泪,却道情亲不得亲。
其二
别驾柴门闭一春,艰难颠沛不忘君。
何时幽谷回天日,教保馀生出瘴云。
流人:指黄庭坚。不得亲:不必客气的意思。别驾:指黄庭坚,当时被贬职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一春:一年。君:指宋肇,或指皇帝。
风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百八盘。
上得坡来总欢喜,摩围依约见峰峦。
蛇退猿啼:暗含黄庭坚的《竹枝词二首》诗句:“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摩围:摩围山在黔州(今重庆彭水),黄庭坚到达黔州后寓居在摩围山下开元寺。
借马巫山县,盘舟掉石滩。
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
门对高唐起,江从滟滪难。
流堆三尺在,旅梦一枝安。
掉石滩:似为今巫山县跳石村,距离巫山县城约7公里的长江南岸,此地应为一个古滑坡体,长江边巨石林立。逆流经过这里时,旅客们下船沿岸边步行,船则由纤夫拖拽上滩,等船过了滩之后旅客们再返回船上,这被称为“盘滩”。流石堆:也称“留石”,一个位于巫山老城西侧江滨的大礁石。据清末《巫山县志》记载:“流石,县南城外大江边,屹然两石相连,水淹齐顶,则瞿塘峡难行,与滟石相仿佛,舟人以验水候。”
巫山信是阳云台,客行五日云不开。
阴晴何常有朝暮,夜雨少休明复来。
今朝水长不知数,没尽山根苍石堆。
东矶西矶尽如削,大滩小滩俱若雷。
不知瞿唐复何似,想见万顷淙一杯。
祗今水剂已壮矣,闻道陆程尤艰哉。
摩围隘口石生角,蹋飒坡前泥似醅。
眼前安得故园路,江沙江草便青鞋。
遵陆:沿着陆路。黑石滩:在瞿塘峡中的险滩。摩围隘口、蹋飒坡:应都是巫山本地陆路地名。泥似醅:指雨中路上稀泥似酒糟。范成大说,巫山这里是宋玉赋中朝云暮雨的楚阳台,可真是名副其实,五天来雨一直下个没完,没见过晴天,江水也不停上涨,瞿塘峡中的水路没法走,走陆路也是泥泞难行,真是怀念那穿着青布鞋在故乡苏州水边悠闲散步的时刻。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十二巫山:指“巫山十二峰”。虚语:假话;空话。范成大说巫山朝云暮雨名副其实,陆游则说巫山朝云暮雨名不副实,只因范成大到达巫山时为四五月份的雨季,而陆游到达巫山时则是十月初冬的旱季。
瘦尽腰围不为诗,良辰流落自成衰。
也知客里偏多感,谁料天涯有许悲。
汉塞角残人不寐,渭城歌罢客将离。
故应未抵闻猿恨,况是巫山庙里时。
汉塞: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渭城: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陆游为自己怀才不遇、远离故乡和京城感到伤感,古人送别时所唱的《汉塞曲》和《渭城曲》已经够令人伤心的了,再加上这巫山下凄惨的猿啼声,悲愁之意更加一层。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日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高丘怀宋玉: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所作《高唐赋》中有“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陆游入蜀在巫山闻猿啼,为自己遭贬而悲伤;年轻李白出蜀在巫山听见猿声,则是为古人宋玉而伤感。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
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李白两次过巫山都是在冬春之交的旱季,所以没有看到朝云暮雨的巫山,前一首是“雨色风吹去”,这一首则是“天空彩云灭”。李白最后说“荒淫竟沦替”,大概是批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废政,以致安史之乱发生。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寂寂:冷落寂静。盈盈:美好的样子。潺湲:水流貌。氛氲:云雾朦胧貌。“溪花”二句: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江客听猿又是在哪一年?“溪花”、“江客”,应均为画中之景。这幅画让李白陷入了回忆遐想,自己在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纪,曾像画中的“江客”那样,在巫山下猿声中入梦,畅想过自己的美好未来。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荆王:即楚王,“荆”为春秋时楚国的旧称。轻红流烟:晚霞中淡红色飘动的云气。明星稀:云雾飘渺中星星稀少。前两句写行船中沿途见到的景象。三、四两句写楚王梦遇神女的古老神话。五、六两句写神女形象。最后两句写失落惆怅之感,有难见神女的怅然,也有个人羁旅的愁怀。
峡行水落惟忧雨,通昔淋浪怨行旅。
千山万山生白烟,阳台那得云如许。
笺词腾告翠帷仙,丐我一晴翻手间。
放开十二峰头色,重赋碧丛高插天。
他在序中说:“数日快晴水落丈余,舟人方以为喜,雨作,即水又涨矣。”大概船工告诉他,要乘船逆流穿越巫山至奉节的瞿塘峡,需江水流速较缓的低水位,现在下雨水涨,估计到巫山后要弃舟登岸改走陆路了。通昔:通宵。淋浪:沾湿貌。如许:如此之多。腾告:传告。翠帷:指翠羽为饰的。翠帷仙:住在苍翠帏帐中的仙人,指神女。十二峰:即著名的“巫山十二峰”,错落分布于在巫山县东部的长江南北两岸。范成大希望神女能满足他的愿望,停雨转晴,拨去缭绕在巫山十二峰上的云雾。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巅。赤埴无土膏,三刀才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饼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什一,遗秉得餍餐。何曾识粳稻,扪腹尝果然。
赤埴:红黏土。三刀才一田:指畲耕两三遍才种一次田。不尔:若不如此。蕃:茂盛。剪剪:同“翦翦”,整齐的样子。芊芊:草木茂盛。饼饵了长夏:指吃麦豆类面食度过夏季。迟:期望,等待。什一:十分之一。遗秉:原指收割时遗落的庄稼,此指纳租后剩余的粮食。餍餐:吃饱饭。果然:饱足的样子。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
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
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
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
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
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
野老笑吾旁:“少年尝屡至。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
石笋倚孤峰,突兀殊不类。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
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
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
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
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
溟濛草树密,葱茜云霞腻。石窦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终朝自盥漱,冷冽清心胃。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
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不到今卅年,衰老筋力惫。
当时伐残木,牙蘖已如臂。”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
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
全诗大概可分为两段。第一段(起始至“直拔勇无畏”句),主要描写驶入巫峡后观两岸山水,赏奇山秀岭,感叹造物主的杰作。第二段(自“攀缘见神宇”句起至末尾),主要描写上岸至神女庙,仰观神女峰,“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二句非常形象地描写了神女在云霞里披肩飘拂的曼妙风姿,然后借庙旁一位老者的口,详细描述神女石的真实情况。老者说,他年少时为采摘药材“黄杨子”经常爬上神女峰,那孤峰旁矗立的石头,在跟前看什么都不像,世人所谓神女的传说,都是附会妄传。苏轼又问传说中山顶的“扫坛竹”,老者说山顶确有一片竹林,软枝垂地,随风俯仰婆娑,山顶还有三座古碑,可惜自己不识。老人还说自己采药近三十年,曾经风餐露宿,不畏艰苦和危险,现在年老体弱,劈柴都费力了。苏轼最后羡慕并赞叹,老人甘于贫贱不追逐势利。苏轼这一路看到秀丽山川和村野民夫,写诗多次表达这层意思,其实还是因为年轻未经磨难,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秾秀:艳丽秀美。冬季的巫山满山红叶,赤色如赭,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夺目,诗人身临其境,不得不赞叹巫山的旖旎可爱。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渺与世疏。
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
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琴高:传说在水上乘坐鲤鱼的仙人。汉代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周末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浮游冀州涿郡间。后与诸弟子期,入涿水取龙子,某日当返。至期,弟子候于水旁,琴高果乘鲤而出。留一月,复入水去。”苏洵说神女乃天上仙人,交际的都是各路神仙,不跟世人往来。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
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
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
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
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
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神奸:能害人的鬼神妖怪。旌阳:指晋代仙人许逊,曾任西蜀旌阳县令,东归后在彭蠡湖率领众弟子斩蛟龙治水。老蹇:神话传说中恶龙,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锁之于岷江深水潭中。瑶姬:一说为天帝的小女,一说为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传说她授书帮助大禹治水。弭节:驾驭车子。道里:道途。古妆:指过时的妆束。法服:僧道所穿的法衣。“古妆”两句应是对庙堂内塑像的描绘。苏轼说,神女瑶姬来到巫山,虽然没有像许旌阳斩蛟,没有像李蜀守锁龙,但她授书助大禹治水,不辞辛劳巡视督察,把此地各路神仙妖怪治理得服服帖帖,真是令人钦佩。
山中庙堂古神女,楚巫婆娑奏歌舞。
空山日落悲风吹,举手睢盱道神语。
神仙洁清非世人,瓦盎倾醪荐麋脯。
…………………
采兰为飧蕙为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龙勺取酒注白茅,神来享之风飘飘。
荒山长江何所有,岂有琼玉荐泬寥。
神君聪明无我责,为我驱兽攘龙蛟。
乘船入楚溯巴蜀,濆旋深恶秋水高。
归来无恙无以报,山上麦熟可作醪。
神君尊贵岂待我,再拜长跪神所劳。
睢盱:浑朴貌,喜悦貌。瓦盎:瓦盆。麋脯:干麋肉。芰:菱角。白茅: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祭品。泬寥:晴朗的天空,此指天帝或神女。濆旋:汹涌回旋的水势。这首诗中间省略的一段主要叙述神女助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前后段则描绘了神女庙中拜神祈祷、许神还愿的热闹场景,最后则表达了自己祈求和感谢神女保佑旅途平安的情况。
群飞来去噪行人,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苏轼这首诗,意在说明神女庙附近数十里地面有乌鸢并不足为怪,完全是因为可以得到船上人们抛洒的食物,所以才逐渐吸引它们飞行跟船。
巫庙真人古列仙,高心独爱玉炉烟。
饥乌巧会行人意,来去纷纷噪客船。
这首诗说巫山神女古已列入仙班,常常有求必应帮助前来祈福还愿的人。就连饥鸦也知道行人来意,来来往往欢快地迎送这些客船。苏辙这首诗,与苏轼的立意不同,更符合人们的传统说法。
真人翳凤驾蛟龙,一念何曾与世同。
不为行云求弭谤,那因治水欲论功。
翱翔想见虚无里,毁誉谁知溷浊中。
读尽旧碑成绝倒,书生惟惯谄王公。
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弭谤:非议、诽谤。虚无:天空,清虚之境。溷浊:混乱污浊,指人间。绝倒:谓大笑不能自持。陆游说,神女驾凤乘龙翱翔天空,哪里管世人诽谤她是淫女还是称赞她助大禹治水。陆游也不同意庙中碑刻诗文上前人的论点,认为宋玉和楚襄王不该受到诬陷。
湿云不收烟雨霏,峡船作滩艄庙矶。
杜鹃无声猿叫断,惟有饥鸦迎客飞。
西真功高佐禹迹,斧凿鳞皴倚天壁。
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
蔓花虬木风烟昏,藓佩翠帷香火寒。
灵游飘忽定何许,时有行人开庙门。
楚客词章元是讽,纷纷馀子空嘲弄。
玉色頩颜不可干,人间错说高唐梦。
西真:此指神女瑶姬。范成大在序言中说:“世传瑶姬为西王母女,尝佐禹治水,庙中石刻在焉。”鳞皴:像鳞片般的裂痕。十二尖:指巫山十二峰。黄湍:指峡中江水。楚客:此指宋玉。馀子:指后世文人。玉色:尊称帝王容颜。此代指楚襄王。 頩颜:红润的颜面。此代指神女。高唐梦:指宋玉《神女赋》的序言中:“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后来被借指男女交欢之事。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
馀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
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
造化钟奇矗瑶,真灵择胜深珠宫。
朝云未罢暮云起,阴晴竟日长冥濛。
瑶姬作意送归客,一夜收潦仍回风。
仰看馆御飞楫过,回首已在虚无中。
惟馀乌鸦作使者,迎船送船西复东。
关于“一夜收潦”,这首诗还有个序:“余前年入峡,常赋《巫山高》,今复作一篇。十二峰中,东西各一峰最奇,不可绘画,左右前后馀峰之可观者尚多,不止十二峰也,不问阴晴,云物常相映带,尤为胜绝。但以涨江湍怒难舣泊,鼓棹而过不复登庙。前余以水暴涨得下瞿唐,至巫山县人云,却须水退始可入巫峡,一夜水落十馀丈,遂不复滞留。”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这首诗的作者一说为张循之。合沓:重迭,攒聚。入梦人:指神女瑶姬。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这首诗的作者一说为王绩,一说为宋之问。裴回:彷徨,徘徊。婉娈:缠绵,依恋。荆王:指楚襄王。电影:闪电。台馆:指云阳台、高唐观。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九秋:指秋天。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草木凋零的深秋时又不断地传来。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碧虚:碧空,青天。回合:缭绕;环绕。霏微:蒙蒙细雨。高唐:指高唐观。这首诗与上一首皇甫冉的诗同韵,故题名一作《巫山高和皇甫拾遗》。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女郎:指神女峰。刘禹锡在最后说,天上美丽的神女,为什么要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相会呢?显然是指神话传说的不可信。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昭君村: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相传为汉代王昭君的故乡。诗中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大概作于公元819年三月,白居易溯江而上前往忠州途中。
功开神禹言何妄,梦恼襄王事亦非。
峰下祠荒少人到,峡中舟过有乌飞。
前两句,王十朋显然对神女的有关传说表示怀疑。后两句,王十朋注释道:“每舟过,有乌自峰飞下,舟人掷饼饵与之,衔去复来。”
十二巫峰下,明妃生处村。
至今粗丑女,灼面亦成痕。
王十朋并写下注释:“按图经,昭君村在归州兴山县,而巫山亦有之,在十二峰之南,神女庙下,未知孰是?杜少陵诗云:‘若道巫山女粗丑,安得此有昭君村。’刘梦得《竹枝词》云:‘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回。’则在巫山者是。”王十朋的观点认为,神女庙旁的昭君村才是真正的“昭君村”。此“昭君村”也许就是巫山青石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