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奘的父亲陈惠

(2010-01-16 09:21:28)
标签:

文化

父亲陈惠
    后人在研究起玄奘父亲陈惠的名讳时,发现,陈惠与其父陈康的名字,在《诗经 大雅 民劳》篇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多次出现,它的含义是指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陈康择其“康”“惠”作为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可见其胸怀不同一般。
    陈惠自小在父亲陈康的教导下,诗书礼乐无一不通,二十岁时便成为方圆左近的饱学之士。后人虽不得见其陈惠真颜,但据《慈恩传》中提及玄奘的二哥长捷法师时有这样一段话:“法师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尤善老庄。”这里不仅是对玄奘二哥的描述,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玄奘的父亲陈惠的体态风貌及人品才学,说明玄奘的父亲陈惠不仅学识超人,而且其风范仪表也是出入压众之人。

惠民县令

    玄奘故居内有“读书堂”,这里其实是陈惠早年读书习文的地方。陈惠的父亲陈康,当年除了教儿子四书五经,礼乐篇章,还不时留于话题,让陈惠答辩成文。
    一次,陈康在考试陈惠的志向时说:“但不知我儿长大后立志于何?”陈惠道:“孔子曰,‘君子不器’,孩儿一要广泛地学习一切人文知识,不能只贵一处。并且要将学习的知识体现在自己的行为里,这样的循规蹈矩,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然后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发挥。若为官当造福百姓;若为民当忠诚国家;若为商诚信经营;若当了教人之师,传道授业不敢误人子弟。”陈惠的话让父亲陈康非常高兴,这和孔子的“博学于文,约之于礼”非常地吻合,儿子不仅能够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而且将孔子“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彻悟于心。
    果然,陈惠在从仕后,位居县令,他“亲农抚民,公平理事,清廉自律。”在其任职过的陈留、江陵一带口碑极好,落下了“惠民县令”的好名声。

教子重德

     陈惠尊崇儒道,和气为官,但因隋末朝廷昏败,便不思官场,毅然辞去了江陵县令这个职务。大业元年(605年)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陈河村,那年父亲陈康已经过世,小儿陈祎也已5岁。
陈惠有着做人“君子不器”的志向。他说,人不能像一件器具,只能有一种用途,应该利用不同的条件和机会发挥自已的特长,实施自已的抱负。
    他归里后,先是整理家业,理顺事务,然后便继续做起了父亲教书育人的事情,继续推进着父亲的私塾学堂事业。然而,更多的则是对玄奘兄弟的教育。
     当时老大陈礽和老三陈祚出外做事,老二陈礼专心事佛,常有出家之心,唯有小儿陈祎绕于膝下。陈惠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小儿子,一是他“既勤且敏,慧解过人”,二是在他出生时曾有凤凰落叫之祥瑞,使得他全心施教,以其成材。
     陈惠的教育很全面,既让儿子读孔孟之道,又让孩子读老子的《道德经》,接受老子的哲学观点。一日,他见陈祎玩耍归来时,脖子上挂了一串大杨树落下的叶子,问其用途,陈祎说村东有一双目失明的老太太烧火做饭时,往灶里添柴不方便,如果将这串好的杨叶给她,她一定很方便。陈惠诧异,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咋能有此心计?他问陈祎,陈祎对父亲说:“父亲教导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太小做不了大事,就作小事吧。”陈惠忽然想起,这是他教陈祎读老子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陈祎能这样去认识,更让陈惠惊喜不已。因此,陈惠对陈祎的知识灌注更为上心。
    陈祎是个思想性很强的孩子,他按照父亲的教悔,“读圣人书,习先人礼”。但也能从父亲的教导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次,父亲在给他讲授老子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人先”时,他便对父亲说:“一二尤可为,然三者我以为偏。父亲不是教导我‘博学而笃志’‘行义以达其道’吗?”父亲拍拍陈祎道:“圣人之言也要常思,让你不明白的事情明白了,这就是长进呀。”
     在陈惠的培养教育下,陈祎从幼年便博采众长,以后终于成为了不平凡的人。

为子良师

    陈惠尊崇儒道,因此对儿子们的教育也是因材施教,他既要诱导孩子接受各种学说,又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陈祎的二哥陈礼,从小就有向佛之心,每当初一十五门前的佛堂做佛事之日,他便早早地将佛堂打扫干净,这时陈祎也会和二哥陈礼一起帮忙打扫。
    佛堂内有一陈家祖传的木鱼,陈礼每做佛事时,手敲木鱼,微叩双目,口颂奶奶教给自己的经典。他的这些举动开始让其母亲十分不安,便常和陈惠谈论孩子的志向,陈惠非常坦然地说:“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他潜心于佛,未必不能壮其志向。”后来陈惠便和陈礼畅谈,陈礼向父亲表示自己心意已决,陈惠为陈礼起字“素”,后来陈礼便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剃度,学习佛经,法号长捷。
    后来人在研究玄奘时,也常有评述长捷法师的文章,说“长捷至于属词谈吐蕴藉风流,接物诱凡,无悔于弟,若其亭亭独秀,不杂埃尘,游八纮 穷玄理,廊宇宙以为志,继圣达而为心……。”可见人对长捷法师的敬重之情。因此,在谈及长捷法师及玄奘法师时,便会说,陈惠的教导苦心,乃是成全玄奘兄弟俩宏伟志向的先因。便说:“若非高台居慧眼,难得后辈名天下。”看来,玄奘兄弟能在佛教领域树帜称道,成天下名人,其父陈惠当是他们的启蒙良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