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璐璐老师
苏璐璐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8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音乐学段目标

(2018-10-08 12:46:28)
标签:

教育

分类: 论文

音乐学段目标
  上述课程目标,将分为3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领域一:感受与——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演唱  演奏
  领域二: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索音响与音乐
  领域三:创造——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标准】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标准】12年级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标准】36年级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标准】12年级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标准】36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演唱

  【标准】12年级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标准】12年级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标准】36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内容】识读乐谱
  【标准】12年级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标准】36年级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标准】36年级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内容】即兴创造
  【标准】12年级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标准】36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内容】创作实践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标准】36年级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标准】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12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标准】12年级
   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标准】36年级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